16.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17.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为我国的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 18.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不可能看到或经历以下哪一情形? A.《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跟朋友一起去吃西餐 D.在上海举行西式婚礼 19.“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能够说明 时期所送嫁妆 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③改革开放,人们收人增加 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21.“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美国经济发展过快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2.某历史兴趣小组为研究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仔细阅读了阿 姆斯特朗所著《战后资本主义大繁荣的形成和破产》。以下是他们得出的 部分结论,其中准确的是:①70年代初之前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出现了 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政府公共开支逐年增加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④“新经济”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 期性循环的规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23.1921年,23岁的美国企业家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成 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美国人。哈默之所以能在苏俄经营租赁企 业,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计划经济体制 24.影响下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 新经济政策 ④斯大林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完全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26.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27.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① ② ③ 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