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猛烈赢利势头的最主要外部条件是: 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 盈利指数-4.387.6136.9321.4370.56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 D.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17.中国近代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其主要文字表述为:“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权利……”对该广告的理解正确的有:①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大力提倡国货 ②洋烟开始传入中国 ③民资资本主义经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④外国垄断中国经济的局面彻底改变 A. ①④ B.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8.假如你是一位民族资本家,你在解放前可能的经历是:①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 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③20世纪20年代初,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战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 19.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离别》:“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20.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添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21.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出: 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 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 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22.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个现象是在 完成后。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新中国成立 23.“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你知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时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颁布时 24.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因为: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地使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5.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文中反映的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抗美援朝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 26.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7.今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