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20、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先生曾经引用过中国某思想家的名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此思想家应该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21、以印刷术代替人工抄写著作,最早可以追溯到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2、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名学生,你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必须去哪里? A 、长安、太学 B、洛阳、书院 C 、南京、国子监 D、曲阜、孔庙 23、宋代,理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24、明代冯梦龙所著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叙述了临安城内小商贩卖油郎朱重与王美娘相爱、历尽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出明清小说关注世俗现实生活的风格,该故事和其文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①城市生活丰富 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包办婚姻逐渐废除 ④重商观念正在形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采取“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和统一货币等政策的根本动机是 A、促进民族整合 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C、加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消除分裂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 26、唐太宗统治时期,在鸿胪寺经常可以看到的人是 A、各国使者 B、宗教人士 C、少数民族首领 D、各地学子 27、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导致唐太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智力衰退又不愿虚心纳谏 B、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 C、骄傲自大,不思进取 D、国力强盛且无外部威胁 28、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A、北击匈奴、南征越族,设立郡县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29、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A、加强了对宗教事业的管理 B、团结了广大宗教人士 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提高达赖班禅的地位 30、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A、都是新王朝的建立者 B、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或巩固发展作出了贡献 C、都捍卫和维护了国家主权 D、在他们统治期间都出现了盛世景象 二、主观题(两大题,各20分,共40分) 31、(20分)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自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历朝皇帝都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 请回答:(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3分) (2)请从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4分) 为了维护王朝统治,保证长治久安,如何有效地统治百姓一直是古代雄才伟略的君主执政的重点问题。 请回答: (3)唐太宗关于有效管理百姓运用了哪一学派的理论(1分)?他的执政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根据这一思想他推行了哪些重要的措施(6分)? (4)在管理少数民族方面,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你如何评价?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65 康熙4年 施琅、周全斌攻台湾,遇风折回。 1668 康熙7年 康熙下敕谕招抚郑经,仍无成议。 1673 康熙12年 清平西王吴三桂据云南反清,邀郑经合纵,郑经率军攻占福建沿海。 1674 康熙13年 清靖南王耿精忠拟拥郑经反清,郑经入泉州。 1680 康熙19年 二月郑经反攻大陆战败,放弃金厦退回东宁(台湾)。 1681 康熙20年 郑经死,传位长子郑克臧。两天后,郑克臧竟然被受郑经宠信的冯锡范所杀。冯锡范拥立自己的女婿、郑经次子郑克塽继位。 (从康熙元年(1662)到1681年,清廷对郑氏,以抚为主,双方先后有12次谈判。) 1683 康熙22年六月十六日施琅攻澎湖,七月十九日郑克塽降清,郑氏家族治台历史结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