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下册第四次阶段性测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测试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
    至10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省许多文物古迹受损,纪念古代伟大
    水利专家的“二王庙”倒塌严重。“二王庙”纪念的是
    A.大禹父子 B.李冰父子 C.李冰与郑国 D.诸葛亮与刘备
    2.下列图片能反映唐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3.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进行对外贸易时,普遍表现为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造成这
    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本身物产丰富     B.统治者好大喜功
    C.封建经济的独立性     D.交通条件的限制
    4.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5.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
    米,津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请推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6.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
    A.增加了许多农业新品种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C.出现了近代大农业 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
    7.“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基于这种认识,洋务派着手
    A.创办军用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 C.创办近代海军 D.创办新式学校
    8.清末考取状元,但未贪恋官场,而选择了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A.张謇 B.梁启超 C.李鸿章 D.荣德生
    9.“抗日战争胜利了,民族工业为何却陷入绝境了呢?”下图所反映的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的原因之一是
    A.美国对华经济侵略与掠夺加剧
    B.官僚资本摧残、挤压民族企业
    C.国民政府增捐加税,通货膨胀
    D.民族工业原料昂贵,产品滞销
    10.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的供应 B.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C.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供应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⒒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 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