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过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完成“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变化简表”,在A、B、C、D四处填写相应内容。(4分) 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变化简表 时间工作重心党的中心工作 第一阶段1921-1927城市领导工人运动 第二阶段1927-1949AB 第三阶段1949CD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八大作出的正确决策。为实现这一决策,制定了怎样的经济建设方针?(4分) (5)材料三中的“严重挫折”指的是什么?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请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4分) 26.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立过不同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简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央政权机关。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民主专政,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及其各级政权,对广大工农兵实行广泛的民主,对地主阶级、官僚买办阶级实行专政。在政治体制上,它实行苏维埃制度,即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以前中国历史上任何政权都不曾实行过的崭新体制。 材料二 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简介: 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提出了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根据这一政策,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这一政策实行后,一些跑到敌占区的地主开始回乡,乡绅富商也有了在根据地投资经营的积极性。华中根据地实行”三三制”以后,原地方精英与新四军和抗日政权出现了少见的融洽气氛,特别是一些被选进或者聘任为参议员和区代表的乡绅,表现出空前的抗日热情。乡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减租减息的阻力也相应地减小了。 材料三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内容包括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5部分,计4章,106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议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宪法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性质是什么? (2分) “苏维埃制度”与中国历史上(1931年以前)的其他政治制度相比,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对地主阶级的政策有什么不同?(2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2分)三三制原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54年宪法的历史意义。(8分)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