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A削夺王国的封地 B颁行“推恩令” C夺取王国的爵位 D实行郡县制 13在封建社会,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从汉至元,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包括 ①两汉时期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不能参与决策 ②唐朝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 ③北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④元朝行省的最高长官是平章政事,统领钱粮、兵甲、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14图1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图1 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 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15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他颁布前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 ②③④ B②③ C ③④ D①②③④ 16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 分散丞相权力,加强了皇权 B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减少决策失误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有利于选拔人才 17 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图1 图2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18下列具有监察功能的官职是 ①丞相 ②御史大夫 ③刺史 ④中书省 A①④ B ①② C②④ D②③ 19“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20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西汉的刺史 B北宋的通判 C明朝的锦衣卫 D清朝的军机处 明清时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时期,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时期。回答22-30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