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一中2010-2011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段考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周王娶了王后,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妃,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王后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妃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周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 ) A 女儿 B 大儿子 C 二儿子 D 三儿子 2.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 3..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六十四人的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 )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 4.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5.有关秦朝的“三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B.在责、权方面相互牵制 C.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D.郡守与“三公”地位相同 6. 我们云南地区首次纳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开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元朝 7.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乃举措暴众而刑太极故也” D.“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国之后也” 8.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 A.加强君主的权力 B.扩大“三公”的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 实现权力制衡 9. 汉武帝时期创立的重要地方监察制度是( ) A 州刺史制 B 察举制度 C 郡国并行制 D 郡县制 10.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 11.“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悉归 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12.下列机构中其长官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 ) 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C.(元)中书省D.(清)军机处 13..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剧名犯了错误,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A 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 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 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 这个观点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14.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答“金榜题名”。有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快活”时,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15.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 A 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 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 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6.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7.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