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人教社《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下面是一组西方画家描绘战后国际格局及其变化的漫画。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资本主义格局示意图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2分) (2)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分别描绘了哪两个国际格局? (2分) (3)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图1向图2发展趋势转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考联考 高中一年历史科答题卷 考试日期:1月18日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第Ⅱ卷总分 31题32题33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题号123 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31题18分,32题12分,33题10分,共40分) 31.(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2分)依据材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2分) (2) 根据图1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最后负责实施的是哪个职能部门?(1分) (3) 图2中的国会与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哪一机构类似?(1分)图一和图二两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5分) (4)材料三出自哪部政治文献?(1分)这部文献的制定有何主要意义?(2分) (5)为了在中国建立民主制度,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毕生奋斗。请写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取得的两大成就。(4分) 32.(1)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2分) (2)应用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呈现的内容他们分别出自近代史上哪些不平等的条约?(3分)这些条约的签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三、四,在近代“抗击入侵者”的众多英雄人物中,选择一位你最钦佩的人(1分)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分)。 33.(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2分) (2)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分别描绘了哪两个国际格局? (2分) (3)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图1向图2发展趋势转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考联考 高中一年历史科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CDBDDBBD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BAABBDBDC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CCDDBCBBA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31题18分,32题12分,33题10分,共40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