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文革中,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刘少奇最后含冤而死,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冤案。这主要说明了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B.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C.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D.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25.1984年6月,邓小平说:“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对邓小平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一国两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 B.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C. 倾向于社会主义吞掉台湾 D. 倾向于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26.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项条件中,最主要的是 A.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B.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国早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D.葡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 27.2007年是香港回归10周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 ①洗刷了历史留下的民族耻辱 ②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③提高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威望 ④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是指 A.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 29.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推行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30.冷战结束后的当代世界,其时代主流是 A.和平与发展 B.人道主义 C.恐怖主义 D.霸权主义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8分,共40分。) 31.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2)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3分) (3造成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5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