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第七单元综合测试题(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答案】 B
    25.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
    B.经济和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异
    C.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D.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
    【解析】 中国的改革开放遵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苏联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自始至终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导致改革失败。
    【答案】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9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1921年,美国人哈默大学毕业后到苏俄访问。在那里他看到饥荒,也看到蕴藏着的巨大宝藏。他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为俄国购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小麦。后来,列宁特地接见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
    请回答:
    (1)列宁接见哈默,向西方世界传递了怎样的信息?(4分)
    (2)此时,列宁的政策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分)
    【答案】 (1)传递了苏联允许国外资本进入苏俄市场的信息。(4分)
    (2)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6分)
    新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留给我们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思考,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6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9分)
    【解析】 解答第(1)问,可从材料一中归纳苏联农业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第(2)问要注意从工农业关系的角度一分为二地评价“斯大林体制”。
    【答案】 (1)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6分)
    (2)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9分)
    28.(2010•广州调研)苏联解体十余年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吴恩远在《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中指出: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他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
    2003年3月4日,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俄罗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家)在《苏维埃俄罗斯报》发文说,“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他称斯大林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材料二: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材料三: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三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4分)
    (3)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5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从时代背景、实践效果等方面回答;第(2)问从积极和不足两个角度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第(3)问回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及结果。
    【答案】 (1)评价:时代背景(环境、国情)、实践效果。(2分)
    分析合理性:①时代背景:从国内看,苏联重工业落后;国防力量薄弱;粮食供应困难。从国际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和包围之中;20世纪20年代美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答出两点即可,第一点为必答要点,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②实践效果: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大增,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国民素质;苏联成为世界强国。(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8分)
    (2)积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不足: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与美国争霸,影响了经济建设。(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4分)
    (3)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在政治改革上,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改革走进误区;1990年,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成立独联体。(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5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