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在第46届联合国大会上,日本正式表示要求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并在此后将这一目标作为日本外交的课题。其最主要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D.日本逐渐成为经济大国 30. 2003 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 A.唯一的超级大国 B.多极世界的一员 C.欧盟外交的代表 D.两极世界的一极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3分)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材料一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对天子有何义务(不得摘抄材料原句)(2分) 材料二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 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 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 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在任用地方管理人员上有何特点?(2分)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3)材料三反映了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有何意义?(3分) (4)从以上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2分) 32. (16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 为材料一中图一漫画写一句主题词。(1分) 图二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三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 ——《周恩来选集》下卷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1分) 在材料三中周总理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1分)它的提出有何意义?(1分)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政府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加之美国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使美国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同样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 (3)依据材料四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5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五 1990年—2006年,中国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2000年出席联合固千年首脑会议;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4)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2分) (5)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33.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1947年3月)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 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冷战政策的哪些内容?(3分)指出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目的。(1分) (2)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它意味着什么?(1分) 材料四 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 (3)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撼动”“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哪些?(4分)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1分) 第II卷 三、单元选择(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34.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自主权 D.司法主权 35. 某班级同学在讨论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时,有一个同学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小林同学马上进行反驳。小林反驳的观点正确的是①两者内容不同 ②两者所设想的目标不同 ③两者的社会经济主张不同 ④两者实施的结果不同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6. 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到:“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道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把总。”这段描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成功 B.中华民国成立 C.辛亥革命后一些封建官僚投机革命 D.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37.《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型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的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提出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B.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38. 20世纪30 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时,各路大会师 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9. 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由藏族公民担任。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5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这表明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的政策和原则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