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模块考试历史试卷 试卷总分:100+50分 完卷时间:90分钟 第I卷 一、单元选择(共30题,60分,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制定各种律例 B.实行郡县制度 C.强化中央机构 D.建立各地宗庙 3.“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该制度是 A.秦朝三公制 B.秦朝“朝议”制 C.隋唐三省制 D、明朝内阁制 4.“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随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机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该机构设置表明 A.君主专制制度确立 B.中央集权加强 C.中央机构的完善 D.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6.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他得出这一结论的重要因素包括( ) A.中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无法有效统治 B.欧美、日本各国缺乏殖民统治经验 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巨大力量 D.世界舆论强烈谴责对华“瓜分一事” 7.在对太平天国兴衰的研究中,学术界对石达开争议颇多。如果要研究这个人物,最有价值的参考材料是 A.小说《太平风云》 B.中学历史教科书 C.关于杨秀清的史学论著 D.太平天国运动文献资料 8.“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9.在《寻访抗战老兵》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刚刚被任命为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卫立煌率领部分官兵乘车前往延安。……远远就看到马路两旁排列着欢迎的队伍。汽车刚刚进入欢迎队伍的视线,立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迎的口号连续不断。”请问该段记载事情应发生在 A.1924-1927年 B.1927-1937年 C.1937-1945年 D.1945-1949年 10.中国历史上曾用过皇帝年号纪年、黄帝纪年、公元纪年、中华民国纪年等。如按中华民国纪年算,公元1945年应是 A.民国24年 B.民国33年 C.民国34年 D.民国35年 11.与右图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A.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2.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 (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 (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八一南昌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13. 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14. 在新中国政权建设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都注意吸收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以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为例,63名委员中,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30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人。这最能说明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确立 15.“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16.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改革 A.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B.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 D.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1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18.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法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为此,罗马人做出的最早贡献是制定了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19.“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说明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 C.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 D.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20.议会在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是 A.1712年的英国女王 B.1794年的美国总统 C.1875年的德国皇帝 D.1889年的法国总统 21.“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浓厚的军事色彩 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民主性 D.专制独裁性 22.《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的 B.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纲领 C、广泛吸取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 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23.“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 A.资本主义工业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 B.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尚未建立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 D.第一国际未能起到领导作用 24.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 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的根本原因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具有较大的偶然性 25.1917年11月7日晚,一艘名为“阿芙乐尔”号的巡洋舰响起了炮声,炮弹的火光划破了寂静的夜空。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中的场景? A.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俄国二月革命 C.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26.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苏“冷战”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 ①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③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④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7.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 A.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B.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 C.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 D.“求同存异” 28.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建立,法德两国“一笑泯恩仇”。法德和解有利于 A.“冷战”的缓和 B.欧洲一体化进程 C.北约的成立 D.华约的解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