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为了迎接建国60周年国庆,某摄制组要拍摄中共中央所在地的纪录片,他们在农村的最后一站应选在 ( ) A.井冈山 B.西柏坡 C.瑞金 D.延安 20.(2010•重庆)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二、非选择题 21.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五 五星红旗飘香江,卷走米旗送英皇。九十九年已然去,游子终回母怀间。五星红旗迎风扬,紫荆花开更娇艳。邓公一语存青史,中华民族庆团圆。 ——某网友《贺香港回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割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为什么能够回归祖国?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分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创出一条怎样的武装斗争新路? (3)导致材料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及意义如何? (4)材料四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的意义主要指什么? (5)材料五中“米旗”开始出现在香港与哪次战争有关?“邓公一语”指的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分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四 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我们能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之新中国指日可期,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