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千金方》 B.《伤寒杂病论》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卷40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材料二 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 材料四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条件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结合材料三、四,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四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