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1-1919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1919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材料二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历,行之愈远,则商品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的制造,运费即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况彼来者皆是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材料三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急。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材料二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1985年1月31日)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厦门六中期中考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 DADBB 6—10ABDCC 11—15CBCBB 16—20 ADADC21—25CAABB 26.(1)模式: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2)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但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3)重农抑商。他认为,农业为人民生活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27.⑴特点:发展迅速而短暂。 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侵略;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⑵军阀割据,关卡林立,税收沉重。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资金、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竞争优势。⑶原因:建国之初,党和国家的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受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包围,国防受威胁。借鉴苏联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意义: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8.(1)材料一主张闭关锁国。认为中国无需与外国通商;闭关可以阻止外国入侵,防止内外勾结。材料二主张在维护中国主权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解决资本短缺问题。(2)材料二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三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3)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