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②工业化程度越低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③除英国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开始向工业化过渡 ④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的是 ( ) 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 B.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 D. 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2、从19世纪末开始,如果你在英国居住或者到英国去,那么你可以( ) ①开着自己的汽车在马路上逗风 ②乘坐火车外出旅行 ③看到电灯照亮千家成户 ④打电话聊天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3、史学界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对该说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垄断组织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 B.垄断组织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垄断组织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D.垄断组织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34、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D.能源动力不同 35、1895年美国300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该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3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俏商品并进行投资,这标志着( )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经济全球化形成 37、我国工业化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我国工业革命最早始于( )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50年代 38、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 ) A.晚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9、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40、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当务之急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1、以下是1920~1936年中外企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1936年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比重(%)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6.6144.826.0963.29.0 外国资本8.1355.215.1636.83.9 合计14.74100.041.25100.0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42、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 )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 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43、洋务运动最大的历史局限是( ) A.一心“曲全邻好”,不敢轻言战事 B.“中体西用”限制了西风东渐向政治领域的扩展 C.没有通过长期努力,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 D.热衷于“以夷制夷”,缺乏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 44、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