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最早殖民扩张,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28、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 ) A、牛耕 B、蒸汽机 C、内燃机 D、互联网 29、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段话最能表明 ( ) A、电已进入生产和人们生活当中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 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 30.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财富日益掌握到少数资本家手中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 C.资本家加强对生产价格、市场的控制 D.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3小题,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 31.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16分)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 1895—1900100450016.7750 190l一911300560031510 191一191960013000751625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5分)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内部原因。(4分) (3)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2分) (4)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3分) 32.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12分)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材料一 (1)这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2分) (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3分)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二 材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3分) (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33.1500年前后,近代社会的曙光已出现,世界逐步走向一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