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 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 1958年丰产未丰收,农业总产值只比上年增长2.4%。粮食、棉花比上年增产,而生猪头数下降5.8%,大牲畜头数下降到1952年水平。1959年就全面下降了,主要农产品全面大幅度减产。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1960年,农业继续大幅度减产,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上年又下降12.6%。粮食和棉花产量均降到1951年水平。结果造成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非常困难。 ——《改变中国》 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走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四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材料五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弊端,并简要分析其危害。(4分) (2)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推广包产到户形式责任制的过程中仍存在哪些不足?这些不足的存在主要说明了什么?《通知》对推广这种形式责任制有何作用?(4分) (3)材料四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3分) (4)综合材料一到四,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目的。(3分)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5BBBAB 6—10CDBBC 11—15CDCBA 16—20CCCCD 21—25BABDC 26—30CCDAC 31—32CB 二、非选择题:第33题14分,第34题20分,第35题18分。共52分。 33.(14分)(1)政治、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3分) (2)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发展。(2分) (3)表现:成为商业大都会;手工业发达;外商云集;水运发达;夜市繁华。(3分任答三点) (4)打破时间的限制出现夜市;(1分)打破商业活动的地区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1分) (5)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2分答两点即可) (6)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答两点即可) 34.(20分)(1)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1分)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1分) (2)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2分)根本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1分) 政治态度:对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反抗的要求,又有妥协性和依赖性;(1分) (3)持续发展且出现两次高潮。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推动。衰落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变本加厉地侵略中国。(6分) (4)历史现象: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原因:抗战期间,国统区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和国家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4分)。 (5)全国基本实现统一,国民政府推行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等。(2分) (6)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分)。 35.(18分)(1)弊端: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化规模过大、程度过高。(1分)分配方式:平均主义。(1分)危害: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阻碍农业发展;造成人民生活困难。(2分) (2)不足:限予在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对包产到户形式的责任制的认识存在分歧(或突破姓“社”还是姓“资”的束缚)。(2分) 说明:仍没有完全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1分) 作用: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有利于其推广。(1分) (3)调整: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1分)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有利农业生产的发展。(任答2点,共2分) (4)启示:要适合生产力水平;要适应国情;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要关注民生,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任答2点,共2分) (5)对外开放的原因:历史教训:闭关自守导致落后挨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开放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目的: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的生产力。(3分) (6)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