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图1 西汉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图2 唐朝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材料四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材料五 唐朝王建有诗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夜看扬州市》) 唐代李绅有诗曰:“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宿扬州》) 材料六 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令要辑加稿》 材料七 (宋代的记录)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具是,即无容虚之屋……客贩往来……曾无虚日。 ——《梦梁录》 材料八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 “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2分) (3)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3分) (4)材料六和材料七中反映了两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2分) (5)据材料八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2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三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材料五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绽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绽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材料六 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分)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 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1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1920年后又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五分析其成因。(4分) (5)根据材料六,1928~1937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2分) (6)新中国过渡时期,材料中的民族工业是如何获得新生的?(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