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正确的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B.“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C.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二.非选择题(40分) 41.党的十七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阅读有关民主的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 形式程序罪名 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 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慢神和蛊惑青年 材料二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中华通史》 材料三“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材料五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1)根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3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强调对权力的制衡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4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2 分)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4分) (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4分) (5)古今中外不同民主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3分) 42.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图片一:《恭祝中华民国万岁》图片二《共和》 材料三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 材料四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农民起义频频发生,但制度的稳定性却不受影响,在几千年漫长的时间里,“治”多于“乱”,体现出制度的合理性。但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一乱逾百年,而且越乱越裂,直到现代化成为全民的共识之后,才大乱而大治,为现代化创造了必备的环境。 ——钱乘旦《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请指出该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2分) (2)图片一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2分)。依据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4分) (3)与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相比,材料三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2分)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4分)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的结果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2分)请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创造这个“必备的环境”所作的努力。(2分 答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