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1.5分,共计60分) 1.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下列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①封邦建国②加强中央集权③嫡长子继承制④百家争鸣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2.“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时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例的一段词,歌词中体现“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A.宗法制B.君主专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 3.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③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④是和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的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朱子语类》载:“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以上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这样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的民主追求B.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C.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D.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5.清设军机处弊端多多,稍可称赞的是 A.军机大臣无法弄权B.军机处对军国大事直接进行裁决 C.军机处工作效率相对较高D.减轻了皇帝的行政工作负担 6.“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五百入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上述叙述体现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 ①公民大会由选举产生,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 ②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③选举产生五百人议事会,体现了民主的原则 ④五百人议事会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8.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9.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 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10.“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对这段引文解读正确的是 ①殖民地通过抗英斗争,赢得国家独立②华盛顿拒绝成为国王而创建共和政体③联邦政府的创设完全照搬孟德斯鸠学说④联邦制体现分权与制衡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1.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以下关于议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后开始形成内阁制,内阁不对议会负责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 D.德意志帝国宰相是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12.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主要原因是 A.旧选举制的弊端严重B.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C.欧洲大陆革命浪潮的冲击D.群众斗争的高涨 13.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④总统与内阁之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