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的言论不受限制B.当时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当时报刊已成为宣传民主和科学的工具D.当时报刊的舆论功能已被社会认知 32.互联网与其它媒介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信息量丰富B.文字、图像、声音兼备C.高度互动,双向交流D.时代性最强 33.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A.农业B.工业C.商业D.金融业 34.在危机面前,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却对缓解危机无济于事,甚至起到相反作用,这是因为 A.胡佛的措施未改变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本质 B.罗斯福所率领的反对党的抵制作用 C.美国人民受危机打击严重,已完全失去信心 D.美国人民不适应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35.凯恩斯理论中“看得见的手”指的是 A.资本家的生产B.劳动者的消费C.市场对经济的自发调节D.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6.有人曾举例说,“新经济”就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新经济”就是华盛顿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据此你认为知识经济应是 A.使用现代科技的农业经济B.使用现代科技的工业经济 C.以现代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D.充满幻想的未来经济 37.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相同之处是 ①建立部分国营企业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③削减社会福利开支④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8.1920年,苏俄一位农民想在车站出售一部分粮食,被政府相关人员发现后,结果是 A.受到表彰鼓励B.被上缴没收C.被指定到市场销售D.不管不问 39.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了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C.发展商品经济,尊重经济规律D.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40.1921年时,美国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对他说:“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此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应是 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 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41.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42.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 C.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D.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43.2002年元旦,欧元在欧盟多数国家正式流通,主要表明 A.区域集团内的经济联系更趋稳定B.各会员国的集体自力更生能力得到加强 C.法德两国在欧盟内取得主导地位D.欧洲盛行保护主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