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试题考点专题汇编(5)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1.(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9题)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以及手工业发展情况。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夜市、草市、晓市开始出现;同时,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中国开始出现彩瓷是在元朝,元朝出现了青花瓷,故②错误,宋代时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官窑;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于明清时期,故④表述错误。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徽商最早出现于明中期以后,故选D。
    32.(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3题)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 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答案】B
    【点拨】隋唐时期城市中,实行严格的坊市制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33.(2011年江苏高考题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考生的材料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大意是说善于治理国家者,会让有无相互补充,农业和商业、手工业按一定比例适当地发展,这样商业和手工业可以促进农业发展,而不是阻碍。如何对待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君主的态度。材料出自于明代官员张瀚的史料笔记《松窗梦语》。这段材料反映了农工比重适当的经济主张,选C项。A项说法材料中未体现;B项百工也为本业,材料中未反映,作者认为本业是农业;D项说法也与材料不符。“农末适均”即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展。
    34.(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3题)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
    A.东晋
    B.隋朝
    C.北宋
    D.南宋
    【答案】C
    【点拨】测量目标:历史技能/辨认空间中历史发生的位置及其演变;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分析:“西夏”的存在、边界线、都城的位置(江、河之间),综合起来足以判断。
    此题考察第3分册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榷场在两宋时期都有,此题解题关键在于都城,都城在开封,是北宋。故选C。
    35.(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5题)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答案】B
    【点拨】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项正确。 “卖新丝”“粜新谷”,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项正确。“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
    36.(2008年广东高考4题)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史论结合,据史推论的能力,材料不够充分,有以偏盖全之嫌。材料强调的是农业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只能看成是重农政策出台的必要性,而非说明重农政策是精耕细做的农业产生的条件,混淆了因果关系,思维判断错误,从而结论错误。精耕细做的农业取决于生产者的技能与生产工具的改进。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正确答案选D。
    37.(2011年海南高考5题)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答案】D
    【点拨】明朝,经济重心已经完成难移,北方到南方卖棉花(原料),南方则到北方卖加工后的布(手工业品),说明南方的经济技术更有优势。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而且明朝时期经济重心已经是在南方。棉纺织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A项颠倒因果关系,排除。B、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