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试题考点专题汇编(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9.(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21题)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答案】C
    【点拨】题眼:“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为什么超过了农业税收?” 本题考查南宋商业发展的原因背景。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的朝代。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政府放松了以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宋代农业生产发展;古代封建政府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出现在明朝;因此可以排除ABD项。
    10.(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答案】D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比较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本题既要看到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的状况,也要看到质的差异,即中国经济总量依托的大多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在于近代工业这一差异,才能排除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等错误的认识。而D是能够直接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1.(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5题)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察基本史实的概念以及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此题为反向选择。从“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中“便往还而通贸易”这一记载可以推断出A项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因此C、D也正确。
    12.(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 福建人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答案】C
    【点拨】福建临海,具有靠海谋生的特点和优势,“闽人以海为田”主要是指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田”即土地是古代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以海为田”即靠海谋生。
    13.(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3题)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
    A.垄作法 B.套作制
    C.稻麦二熟制 D.一年三熟制
    【答案】C
    【点拨】此题关键是对材料阅读与理解,江淮地区种植水稻,但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增加粮食产量,官府组织民众在水稻收割之后,种植小麦。
    14.(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题)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答案】C
    【点拨】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图文结合,较好地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及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题中限定条件词是“商朝”和“农耕生产”。A项是商朝的刑具;B项与农耕生产有关,但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后期,依据图中所示,应为唐朝出现的曲辕犁;D项铁犁在战国中后期用于牛耕。C项是“田”字的写法,反映的是井田制的内容,故C项正确。
    此题图文结合,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根据课本知识,春秋才出现铁器和牛耕,可以以首先排除B、D选项,而A选项属于商代的政治制度,显然与题目关键词“农耕生产”无关,因而,正确选项只有C。
    15.(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5题)图2为“胡人执犁俑”。该陶俑可能最早制作于( )
    A.汉代
    B.唐代
    C. 宋代
    D.元代
    【答案】B
    【点拨】此题关键在于读出图片内含信息,胡人所背负的是“曲辕犁”,为唐代所出现。
    16.(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7题)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答案】A
    【点拨】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明代政府坚持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可排除B、C;D为干扰项,张居正只所以有对商业这番态度,主要是因为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所以,从整个材料所反映出的信息应正确理解为A。
    17.(2008年江苏高考4题)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