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A.设立中朝B.设立丞相C.设立殿阁大学士D.设立军机处 28.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 A.汉代内外朝制度B.唐代三省制 C.元代行省制度D.明代的内阁制度 29.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 “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 “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有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30.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有的答:“功成名就。”朱元璋都不以为然,当大臣万钢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万钢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31.《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这说明() ①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②明朝内阁的设置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③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④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机机要,主之议政处”。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 A.顺治年间B.雍正年间C.乾隆年间D.道光年间 33.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论,有哪两种主要形式? 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C.地主制与农民政权D.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34.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ABCD 35.1915年12月20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居仁堂正式登基称皇帝,改元洪宪, 册封了将领、皇子、后妃。这套做法实际上是恢复了() A.共和制度B.宗法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度 36.下列关于爱琴文明的叙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 B、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开端 C、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D、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同时兴起,同时毁灭 3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38.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它对西方社会发展中的最大贡献是() A.民主的制度B.自由的传统C.法律的建设D.国家的统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