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 14.“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B.尚书被中书取代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15.我国历史上,首创“以内制外,以小制大”监察机制,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者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宋太祖D.明太祖 16.《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剥夺王国的封地B.推恩令C.夺取王侯的爵位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17.司马光认为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其中的“失”指的是 A.崇儒尚法B.严酷的刑罚C.沉重的徭役和兵役D.加强皇权 18.“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光武帝在位时,令郡县检核田地,这两个地区竟没人敢认真执行。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连年战争实无良田可言B专制制度下国家政策效力的缺失 C地方官吏大都贪污腐败D检核制度早已形同虚设 19.《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20.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 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 A.交唐太宗裁定B.交门下省审议C.交兵部出兵D.交内阁处理 21.据《旧唐书》载,唐元和年间(806~820)给事中(官职名)认为皇帝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诏令不妥而封还诏书,最终给事中的意见被皇帝采纳。这表明() A、给事中为中书省属官,有起草诏令的权力 B、给事中为尚书省属官,负责执行皇帝诏令 C、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D、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具有行政决策权 22.中国古代和世界近现代都很注意用权力制约权力,以下关于隋唐三省职权的牵制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中的三权制约最根本的不同是:(B) A.三权内容不同B.本质目的不同C.制约方式不同D.对社会影响不同 23.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客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入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B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D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24.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割据分裂问题,宋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下不属于这些措施积极作用的是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B.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25.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D.中央与地方权利日益增大的趋势 2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