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13题) (16分〉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 ...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 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 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 ...联盟会员 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一一《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 ……此项为满洲而设之自治制度,拟仅施行于辽宁(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一一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1)材料一中,国际联盟提出了哪些维护和平的原则? (2分〉结合材料一、二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4分〉 材料三 《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 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 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然而, 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一一袁明《国际关系史》 (2)依据材料三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2分〉为何“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 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2分〉 材料四 联合国宪章确定的宗旨和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 经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得到切实遵循。 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 一一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3 )依据材料四指出应如何实现联合国宗旨? (2分〉请谈谈中国在新时期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4分〉 【答案】 (1)集体安全;经济制裁。 对维护和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李顿调查团主张“满洲自治”来看,国联未能有效地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2)一战后和平主义盛行;欧美政治需要。 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各自的“保留条件”,成为以后战争发生的隐患。 (3)在联合国框架下,和平协商、共同发展、加强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加维和行动等。 【点拨】 (1)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阐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考试内容:战争与和平(国际联盟)。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 (2)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阐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考试内容:战争与和平(《非战公约》)。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 (3)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阐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考试内容:战争与和平(新时期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 30.(2008年江苏高考22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3分)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2分)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3分)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4分) 【答案】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4)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 【点拨】 本题主要考了抗日战争和中日关系的基本史实。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主要是找理由从政治、军事两方面说明观点,考察学生对抗日战争整体的把握。第(2)问要分析材料中话错在哪里。第(3)问考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第(4)从民间、政府两个角度根据材料概括。 31.(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40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 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8分) 选答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二: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解体,两极格局总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3)见图16,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8分) 【答案】选答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二: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解体,两极格局总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3)从东南 沿海四几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渐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点拨】第2问是选答题,要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次回答,回答是要从国内外的因素作答。第(3)问结合书本知识或从图16中可以得出。 32.(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7题)(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