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第七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背《美苏冷战史话1945—14975》
    材料三: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882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1.54%。
    另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年鉴显示,美国2007年军费开支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468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5%。
    材料四: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存在本身又构成了其他各主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
    ——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实施这一行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它海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威力”受到那些国际力量的限制?(3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当今世界政治局的特点(1分)
    (4)上述材料反映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
    参考答案
    1—10 ACDBA DCDCA 11—20 ACBBB DDDDC 21—25 ABBDC
    6.D解析: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外交实践。
    7.C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发言,提倡“求同存异”,化解了因帝国主义破坏和与会国分歧而导致的不利形势,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13、B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援助计划,不包含军事的内容。
    19.D 考察对“冷战”概念的理解,必须是不诉诸武力。A中的朝鲜战争,B中的越南战争和C中的特种战争都是“热战”。
    20.C 杜鲁门的这段话充分暴露了美国在战后随着国家力量、在国际上地位的空前提高,要充当世界霸主、实行对外扩张。
    21.A冷战政策指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冷战最基本特征是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22.B 美国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目的就是通过扶持西欧,来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同时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
    23.B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和漫画分析,表面上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方,故“美苏两国力量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A;这一阶段美苏均拥有核武器,同时通过漫画中的画面,赫鲁晓夫额头大颗大颗的汗滴滚淌下来,在掰手腕中优势在肯尼迪,也可以排除C项;但从美苏争霸的史实来看,美苏没有一方在任何时候有绝对实力压倒另一方,双方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B。
    24.D 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世界体系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二战后盟国由战时联合走向分裂对峙的根本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故此题应该选择D。
    25.C 从材料中都懂题目的要求,“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那么哪一事件可以作为美国外交史上除冷战以外大书特书的篇章呢,A、B、D都是美苏冷战的一部分。因此排除。而越南战争美国直接参与的“热战”。
    26.答案要点
    (1)图1: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确认并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图2: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开始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中美建交奠定基础。
    图3: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积极参加多边经济活动,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2)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要适应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走向世界。
    27.答案
    (1)外交原则立场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意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国际格局: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的国际格局。
    毛泽东所指:“一边倒”,思想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一致,使毛泽东对苏联采取完全认同的态度。
    (3)分歧:杜鲁门采取了较为强硬的冷战政策;尼克松采取了较为务实的外交政策,不排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但有着共同利益的国家。
    二者无本质分歧。因为他们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28.答案要点
    (1)苏联控制下的东欧诸国。
    (2)杜鲁门主义。它的舒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3)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4)冷战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通过冷战政策,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还说明,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重点。
    (5)1955年在华沙签订《华沙条约》,建立华沙组织。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集团局面的形成。
    29.答案:
    (1)新特点:美国全面干涉欧洲事务并控制欧洲;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外交政策上追随美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比较缓和,没有发生军事对抗和战争。原因:美国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同时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使它们感受到压力。
    (2)特点:出现一批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原因:在这些国家掌握政权的共产党或工人党历史上都得到苏联有力的指导和帮助,地理位置上这些国家都靠近苏联并连成—片。
    (3)影响:反帝反殖反霸的共同要求,使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不同的新兴国家能够求同存异地走到—起,为共同的目标而斗争。如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南南合作等。
    (4)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新兴国家的团结斗争,使第三世界崛起并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解析:本题从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切入,美苏由战时同盟转向对峙、对抗,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北约与华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对抗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30.答案
    (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马歇尔计划 北约
    (2)欧洲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中国的振兴
    (3)多极化趋势
    (4)多极化趋势加强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