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第七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6.(10分)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新中国外交走过的风雨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个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综合上述图片,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27.(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l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
    ——摘自《周恩来选集》
    材料二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提出:我们在国际上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线的一方,并明确宣布“一边倒"。
    材料三 1948年社鲁门说:“世界正处于大变动当中,革命正从大多数‘无所为’的国家蔓延开来,共产主义正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自由的方针再次受到挑战。这一次是来自一个新的强大地区,即苏维埃俄国,我们必须重新武装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盟友。”
    ——摘自《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四 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毛泽东说:“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和对我们的政策。”对周恩来说:“过去我们有时候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无论你和我,我们俩都必须把自己的国家生存放在首要地位。”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周恩来的外交原则立场是什么?有何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毛泽东的这段讲话指的是什么?
    (3)杜鲁门和尼克松的分歧是什么?二者有无本质分歧?为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引自邱吉尔“铁幕”演说
    材料二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引自杜鲁门致国会咨文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向复兴之路。
    ——引自马歇尔的演说
    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引自《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邱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是指哪些?
    (2)材料2表达的思想主张称什么?有何主要影响?
    (3)材料3表达的思想主张称什么?目的何在?
    (4)这四则材料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采取了什么政策?它说明了什么?
    (5)针对材料四,苏联在欧洲建立了什么组织?它意味着什么?
    29.(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与第一次大战后的情况呈现出一种迥然不同的格局。此种格局使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出观了新的倾向。美国抛弃了孤立主义,全面地干预欧洲国家及国际事务,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政策基本上被纳入美国的外交战略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固有矛盾虽未消除,但也没有发展到军事对抗的程度。因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没有战争。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平衡。
    材料二 社会主义力量越出了苏、蒙二国范围。在欧、亚涌现出一批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使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利益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调和。战后初期的社会主义力量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很自然地都团结在苏联的周围。
    材料三 战后初期,民族解放运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蓬勃发展。新兴国家都有反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共同斗争愿望。都对反映大国强权政治的旧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极其不满。要求改变此种不合理状况。
    ——以上材料均引自《当代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结合教材和材料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有何特点?“都团结在苏联的周围”的历史和地理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新兴国家的共同点对他们后来的斗争有何影响?并举例说明。
    (4)材料一、二所述状况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材料三所述状况又对此格局有何影响?
    30.(10分)(2010年江苏会考37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换的局面。阅读下面材料:(10分)
    材料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得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