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速效提能演练测试题(附答案)(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本题以材料的形式切入,主要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列宁的话只是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解题的关键是从时间“20世纪30年代”和中心词“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方面思考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哈默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十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树大招风……哈默隐隐地意识到,可能苏联要发生变化,自己也该离开了。1931年,他返回美国。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哈默当年便应邀访问了中国。1982年他与中方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协议书,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邓小平说:“哈默愿意帮助我们开发安太堡露天煤矿,两年能出1200万吨煤,4年达到1500万吨,……比我们快得多”。此后,他的石油公司投标开采了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
    后来,邓小平曾称赞哈默是个勇敢的人,认为同中国合作兴建像安太堡煤矿这样大的项目,有些外国人还缺乏勇气。哈默对邓小平说:“平朔安太堡煤矿的建成为外国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样板:哈默能做到的,他们也应该能做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哈默在苏俄的经营有何政策依据?当时苏俄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经济政策?
    (2)哈默在苏联的将近十年中,苏联的经济政策又有何变化?哈默回到美国这一年,美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哈默来到中国投资的原因。并依据材料分析哈默的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哈默成为“商业奇才”的经营之道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由材料中苏俄允许外国资本家开办企业和美苏贸易,可知此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第(2)问应结合苏联斯大林模式和美国经济危机来回答问题。第(3)问应运用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回答。第(4)问学生可自由发挥,但应注意言之有理,论从史出。
    答案:(1)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
    原因:是由苏俄的国情决定的(生产力水平低,小农经济占优势,落后)。长期的战争使苏俄经济困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剧了经济困难,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开始实施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形势: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政策:当时的胡佛政府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原因: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决策,环境好。②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③邓小平的邀请。④到中国投资有丰厚的回报。
    意义:加快了中国煤炭、石油等工业的发展;为外国企业家到中国投资树立了榜样,从而推进了中国对外开放步伐。
    (4)①有特别敏感的商业嗅觉,善于把握商机;②不畏艰难、勇于创新;③与东西方的领导人交情深厚,为其经营打开方便之门。
    附:课内答疑站
    探究与思考(教材P96)
    1.作用:国民经济逐渐恢复,政局趋于稳定,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启示:必须关注民生、关注三农;必须充分利用市场、商品、货币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成绩: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为后来战胜德国法西斯提供了物质和人员的保障。
    失误: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计划经济体制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农民负出过多,积极性受挫。
    评价:斯大林模式曾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巨大积极作用,使苏联由落后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但其弊端也日益明显,更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危害,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3.(1)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资金,促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2)重工业发展突出,轻工业、农业发展滞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斯大林模式。
    (3)农业集体化政策虽然实现了集体公有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但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农业发展的缓慢,从而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