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2:《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3:《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材料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上述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各有什么影响? (3)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为什么? 解析:回答第(1)问应根据材料指出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第(2)问要围绕商业活动和兴办手工工场两个方面回答;第(3)问还应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面去思考。 答案:(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经营商业活动、兴办手工工场、交纳货币地租。 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事封建地租剥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3)投资田产是当时经济活动的主流,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一、选择题 1.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的—些暑袜店主统一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史学界一般认为上述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主要依据是( ) A.苏州、杭州、松江是纺织业发达的地区 B.机户和暑袜店主进行的都是商品生产 C.机户与机工、暑袜店主与当地居民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D.丝织业和暑袜制造业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解析:选C。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深刻理解基本概念。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资本主义性质雇佣关系的出现。苏州、杭州丝织业发达和松江棉纺织业的发达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不是标志。商品生产不等同于资本主义萌芽。暑袜店主进行的是分散的商品生产,不是集中的手工工场生产。注意根据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辨析各选项,A、B、D三项不合题意或与史实不符。 2.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巩固统治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意识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材料中提到“绅富”、“委巷工贾胥吏”等把金钱投资于田地,而不是投资于工商业的发展,在资金方面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3.清初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其反映的实质是( ) A.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B.清政府鼓励发展小机户 C.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内容直接反映了清初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其实质反映了清朝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