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人类历史地域性分散发展的格局开始改变,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世界历史。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欧洲宗教改革 解析:选B。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故B项正确。 2.“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哥伦布。由此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者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 A.传播天主教 B.占领殖民地 C.寻找黄金,掠夺财富 D.宣扬国威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哥伦布是参与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之一,通过材料来看,哥伦布追寻的是黄金。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大洋是( ) ①大西洋 ②印度洋 ③太平洋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教材《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可知麦哲伦船队从葡萄牙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然后经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经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返回葡萄牙,完成环球航行。 4.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上述言论反映马克思的观点是( ) ①肯定了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客观上起了进步作用 ②认为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③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④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殖民扩张和掠夺对殖民地是灾难,材料未涉及对殖民地的客观进步作用,可排除①、④。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5.阅读下列材料: 在当年麦哲伦遇难地方,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建有一座奇特的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牌。碑上载有这样的文字: 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的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亚号,在埃尔卡诺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在这块墓碑的反面,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请回答: (1)曾经的敌人处于同一块墓碑的两面,这种现象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2)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以前,人类航海史上还有哪些远航活动? (3)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能够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 (4)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此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请说明原因。 解析:本题是对麦哲伦开辟新航路的考查。第(1)问考查殖民扩张的双重作用,即建设性和破坏性。第(2)问,考查中外航行的史实及时间顺序。第(3)问考查正确区分原因和条件。第(4)问是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答案:(1)不矛盾。对拉普拉普和麦哲伦船队活动的记录,反映了维护民族主权尊严和缅怀艰难的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2)郑和下西洋;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到达美洲;达•伽马到达印度。 (3)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罗盘针应用于航海及火药武器技术的进步。 (4)新航路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状态。各地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一、选择题 1.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