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单元测验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1•南通期中)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 A.全部上缴国家 B.只能由政府收购 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解析: 本题比较灵活,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1922年”,此时期苏联已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答案: D 2.(2011•深圳模拟)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 ) 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 B.“战时共产主义”的作用 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解析: 从材料信息“组织俄国的商业”可以看出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经济,使俄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答案: C 3.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农业集体化政策 解析: 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这是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新经济政策自1921年开始实行。 答案: B 4.“我们承认自己是对农民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是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为此,当时苏俄政府(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取消义务交售制 解析: 从题干所给的材料可以看出,政府是收购粮食而不是无偿地让农民上缴粮食,由此排除A选项;从“恢复了我们的工业”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当时苏俄政府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B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答案: B 5.右图名为“集体农庄宣传画”,请结合该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时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集体农庄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集体农庄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集体农庄与当时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解析: 1929年,苏联开始了农业集体化运动,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与当时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故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答案: D 6.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新经济体制 解析: 解题的关键一方面是注意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区纽扣的价格均一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十月革命后,新经济政策实行于20世纪20年代,新经济体制实行于20世纪60年代勃列日涅夫时期。 答案: C 7.1929年下半年,苏联出现了“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的口号。这一口号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农业集体化运动违背了自愿原则 B.生产关系的变革忽视生产力水平 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 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时机还不成熟 解析: 苏联政府采取行政命令的过火方式,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说明农业全盘集体化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适应,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属于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的“现象”,C项与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农民强烈不满的史实不符。 答案: B 8.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卖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才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 A.表明了苏联人特别喜欢吃肉、喝牛奶 B.说明了社会主义不能迅速发展生产力 C.讽刺了苏联的日用物资短缺问题 D.赞扬了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解析: 食品店没有卖肉的,牛奶店没有卖牛奶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的恶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