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等) ⑶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10分) 11.(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39题)(26分)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88年6月—7月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89年-1990年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 参考答案: (1)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4分)。(2)计划经济体制(1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3分)。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1分)。(3)考生须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作答,并言之成理(3分)。如:应该把政府的计划性和市场的自由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理由:①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是把政府计划性和市场自由性有机结合的典范,推动了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②美国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结合,起到了渡过经济危机,推动美国发展的作用,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③社会主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是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 7、解析:该题不回避今年热点“改革开放三十年”,主要考察了经济危机、斯大林体制、罗斯福新政、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等知识点,难度系数中等难度。第(4)问相对较难。 (共14分)(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8、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和分析问题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特点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出来,意义可以联系从战争需要、工业布局等方面考虑。 (1)特点:战时紧急迁移;以国防工业为主;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迁移效率高。(10分)意义:保存了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生产能力,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改变了苏联工业布局,带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9、(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改变部分国有企业的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