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改变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图中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化,提倡文明婚礼的开始,①、②、③、④是原其因;④错误,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8.“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能够说明( ) 时期所送嫁妆 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③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不出受西式婚礼的影响,排除②。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道光年间,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衣有洋绉,帽有洋筒,挂灯名曰洋灯,火锅名曰洋锅,细而至于酱油之佳者,亦名洋酱油,颜料之鲜明者曰洋红洋绿。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陈作霖《秉烛里谈》 材料2: 材料3: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马克思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3,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解析:第(1)问要能认识到西方近代的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它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了“媚外”的特征。第(2)问主要是认识到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列强的侵略引起的,是列强对中国政治、经济侵略的伴生现象,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答案:(1)趋势:社会生活出现西化和“媚外”的特征。看待:近代文明在一定意义上变成了改造中国社会封闭、落后状况的动力。崇洋之风已在衣食住行及日用品诸方面显露出来。社会现象和近代文明一样,有污染社会的消极因素,但更有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前进的积极因素。实质上它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认识和利用近代文明的实践,带有相当成分的盲目性。但其中的大多数不是拜倒在洋人洋事物前的 “洋奴”,而是勇于挑选、接受和实践新事物的好事者。晚清时期崇洋风气与近代文明的传播相互影响,二者发展的进程是同步的。 (2)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的涌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经济日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外来文明的传入,中西文明的碰撞和交融,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的冲击,使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附:课内答疑站 探究与思考(教材P53) 1.①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客观推动中国近代化。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诞生带来的影响。 2.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