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从天津到上海和具体西餐品种,判定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材料中不能显示。 2.清末的一首打油诗写道:“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主要反映了当时( ) A.洋货倾销中国 B.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C.服饰追求西化 D.社会上存在崇洋现象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受西方思想及生活习俗的影响,属中等难度题。先要理解材料的含义,“洋帽洋衣洋式鞋”说明当时社会出现的新现象,对外来的东西一概崇拜。A项属于商品流通,不符合题意;B、C项是从现象上看的,选D。 3.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 英语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commission 洋泾浜英语三明治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康密兴 词意夹肉面包麦制酒电话发动机外币佣金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 ③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④汉语受到严重冲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列强在上海经商、开厂,逐渐出现了洋泾浜英语,所以①、②、③正确,汉语受到严重冲击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4.据史料记载,1909年,留日女学生张维英在南昌创设“自由婚姻演说会”,宣传婚姻自主。1911年,贵州一任姓女学生“醉心男女平权,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后被逐出家门,甚而遭到官府拘押,但仍不肯屈服,宣称“誓不受男子压制,媒妁结婚之野蛮拘束”。这则材料反映出的民国时期婚姻的特点是( ) ①受西方婚俗的影响 ②主张恋爱、婚姻自由 ③婚礼仪式日趋简化 ④主张男女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没有涉及婚礼仪式,因此排除③,故D项正确。 5.“新礼服兴,翎顶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解析:选C。从民谣中辫子灭,跪拜礼灭可以看出这是辛亥革命之后才有的风俗。 6.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礼仪方式的变化,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A.跪拜礼是中国封建社会常用礼仪,能体现传统文化 B.到近代跪拜礼仪完全被握手脱帽等新式礼仪所取代 C.从跪拜到握手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和社会进步 D.辛亥革命后握手礼仪开始从西方传入中国上流社会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图示可知,从跪拜到握手反映中国的礼仪由尊卑到平等民主的变化。C项正确。 7.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在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影响下,日渐风行。读下图和文字材料,两者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衣绿袜一概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