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品评价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引导: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四、分析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 < 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 > ,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4、陈辞婉曲,屈伸适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五、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1、一词多义:(略) 2、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修辞方式:比喻,婉曲,对偶 6、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