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历年高二语文试题精选(22)

http://www.newdu.com 2020-05-07 新东方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高考网汇集整理《高二语文测试题:历年高二语文试题精选(22)》
    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
    卷Ⅰ(选择题 共42分)
    一、(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肩胛(jiá)骨 抨(pēng)碎 肖(xiào)像 懵(méng)懂 亲昵(ní)
    B.蒙(mēng)骗 瘦削(xiāo) 莳(shì)秧 诱哄(hǒng) 瞋(chēn)视
    C.字帖(tiē) 面面相觑(qù) 三爿(pán)店 嬷(mō)嬷 台矶(jǐ)
    D.抹(mǒ)布 裙褶(zhě) 打烊(yáng) 阜(fù)盛 挫(cuō)折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来大家都谈得很开心,可是这个人一出现,在场的所有人都哑然失笑,气氛顿时就沉闷下来了。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应该奋发有为。
    C.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赞成或反对商品房价格上涨的言论在各大媒体上一度甚嚣尘上,让人无所适从。
    D.在近代著名的“丁戌奇荒”中,北方九省赤地千里,灾民多达两亿,其中山西省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被夺去了生命。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去年十二月,省教育厅就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失业返乡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切实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B.很显然,汉武帝国策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西汉王朝的国运的盛衰。
    C.由于出口受阻,公司今年的利润下降了一倍。
    D.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鸣沙山,当地人告诉我,倾听沙子呜呜的鸣响最好是在晴朗干爽的风天的黄昏较为合适。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 , , 。 。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5.下列选项中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 臣以险衅(挑衅)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准备) 长吾女与汝女(成长)
    B. 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乃能衔哀致诚(表达) 纵一苇之所如(往)
    C. 寻(不久)蒙国恩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幸亏) 举酒属(嘱)客
    D. 不矜(自夸)名节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就) 晚有儿息(媳)
    6.下列选项中字词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疾逸(奔跑)道左 小知(知道)不及大知 抢(碰撞)呼欲绝
    B. 日以厌薄(轻视) 又乖(违背)恳愿 停于大室之隅(角落)
    C. 歔欷欲流涕(眼泪) 昂其直(值) 而征(占领)一国者
    D. 而夫婿乐逸(欢乐) 掭(撩拨)以尖草 又劣弱不中(中间)于款
    7.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得其尤绝者家焉 而后乃今将图南 岁征民间 幸为少尽缱绻
    B. 予得专而名焉 襟三江而带五湖 然则虽辱而愚之 成然之
    C. 宾主尽东南之美 柱以白璧 将成家而致汝 日薄西山
    D. 东望愁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猥以微贱 而视茫茫
    8.下列选项中句式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又何尤 覆之以掌 彼且奚适也 归以示成
    B. 喜置榻上 为夫婿所薄 则告诉不许 无情郎安在
    C. 之二虫又何知 去以六月息者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掭以尖草
    D. 惟兄嫂是依 今臣亡国贱俘 时有宦人密视君者 又试之鸡
    二、(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高陵又称西陵,其地望在邺城西,位于西门豹祠西原之上。文献所记高陵最早者为曹操《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建安二十五年又作《遗令》:吾死之后,“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三国志?武帝纪》)曹魏时王沉官修《魏书》、鱼豢私撰《魏略》和晋初陈寿《三国志?魏书》,均载及高陵的位置。到了十六国时期,高陵见诸文献记载越来越少,隋唐以后,地理著作中虽有高陵的记载,然大多是转抄且较为模糊。至北宋,高陵地处情况模糊不清,于是出现了“疑冢说”,将邺西北北朝墓群演绎为“曹操七十二疑冢”。曹操高陵终成为历史之谜。
    2009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大墓有专家确认为“曹操高陵”,但也有学者表示目前证据还难以支持这一说法,证据虽都有作证的价值,但还达不到铁证如山的地步。这些学者指出所举石牌“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出土于大墓,这些石牌当为墓主日常所用且死后随葬的器物标签,古墓被盗,器物被拿走,留下的石牌虽被扰乱,但其存放的环境和位置没有大的变化,应该视为第一等的证据。至于“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后赵鲁潜墓志”则是两件征集来的文物,已经脱离了原始保存状态与环境。证据发生了变化,人们不能将某些环节连接起来,自然会提出怀疑。“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行文、字体风格与出土石牌相类似,因其是被征集来的,不能排除其他的可能性;《鲁潜墓志》曰:“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三步。”墓志发现于西高穴村西乱土中,而且鲁潜墓又无详确之处,未必能证明所发现的西高穴村大墓即曹操高陵。
    同时代的墓葬构造由于遵循同一礼制,因而参照东汉王侯墓制推断西高穴村古墓的年代,虽然在学理上行得通,然出土文物刻字并无确切的纪年。大墓已经多次被盗,是真的“无藏金玉珍宝”,还是被窃一空,这也是无法确定的,况且墓中还遗留有玉石等物,也与文献稍有出入。
    西高穴大墓有可能是曹操高陵,甚至可以说是邺地考古发现中最具可能的一座古墓。然其可信度未满,在现有的情况下,作出“确认”,似乎有些过急。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0.1.26)
    9.下列有关曹操高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陵又称西陵,是三国魏武帝曹操的陵寝,文献中最早记载高陵所在地的是曹操的《终令》。
    B.关于高陵的地理位置,由于历来文献记载的模糊性,使后人争议颇多,宋代以后,有七十二疑冢之说。
    C.曹操《终令》《遗令》中反复提到的西门豹祠对高陵位置的确定具有坐标价值。
    D.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的东汉大墓是否为曹操高陵还有待进一步的确认。
    10.下列理解和分析可以作为“西高穴大墓为曹操高陵”最可信的证据的一项是( )
    A.出土于大墓的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铭文的石牌,可以证明墓主人的身份。
    B.“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的行文、字体风格与出土石牌相类似。
    C.《鲁潜墓志》记载:“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三步。”
    D.同时代的墓葬构造由于遵循同一礼制,因而参照东汉王侯墓制可推断西高穴村古墓的年代。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令》《遗令》均见于正式文献记录,其中“不封不树”“无藏金玉珍宝”的说法表明曹操有薄葬之志。
    B.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疑冢说”虽流行于民间,但并非史实。
    C.从西高穴大墓的研究来看,考古结论的得出取决于是否拥有可靠、充分、科学的证据,是否有严谨而完整的“证据链”。
    D.西高穴大墓是邺地考古发现中最具可能的曹操高陵,虽然现在未被完全确定,但终将被确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