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这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论的影响较深,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注重双基落实,强化程式训练,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很难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有个性有特长学生的培养. 高中政治课双主体教学模式就是要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供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再次,这是提高课堂效益的要求。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时空。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又是教学的主渠道,如何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并有利于加强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传统教育的课堂上,只见所有的学生都是腰杆挺直,双手背后,两脚并齐,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们无声地举手的姿势都是统一规范的,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以追求知识结果为唯一的目标;教学方法上机械呆板,即使知识的传授,学生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试想,这样封闭式的教学如何能适应当今开放式的知识经济社会?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观上,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通过教师启发、诱导,主要依靠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师生共同活动、民主相处,教学相长。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效益高的课堂。 (二)理论依据 新教育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以整体的生命投入其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的组成,因此课堂教学应体现师生个体生命的意义。课堂教学又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每一节课所处的具体情况和后面的过程都不相同,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为此,构建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把学生这一主体充分激活,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感到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已势在必行。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采用双主体教学的优点是:1、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2、有助于学生承认和研究他们的假设。3、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4、增加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5、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6、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的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7、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8、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二、高中政治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 高中政治课双主体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包括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共同归纳创新等环节. (一)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等等。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