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讲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目时,建议教师:1.将四次重要国际会议按会议名称、时间、参加国、参加国首脑、主要内容、作用几项列成简表,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2.着重分析四次会议对战争进程和战后历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尤其重点分析雅尔塔会议。请同学们思考,雅尔塔会议内容包括哪几部分?有什么作用?内容包括三部分。这些决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为夺取最后胜利和建立战后和平作出贡献。但苏联参战是有条件的,它提出的条件包括:(出示资料雅尔塔秘密协定)。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这些条件损害了谁的权益?(2)这些条件对谁有利?有什么利?(3)美苏这种做法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指出:应当说,秘密协定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对苏联有利,包括维持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待权;说明雅尔塔会议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全面评价雅尔塔会议?即一方面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另一方面,又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3. 说明欧洲第二战场的含义,投影有关争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双方的主张和各自的理由。动画演示:诺曼底登陆地图,登陆路线,登陆战斗的图片;东西夹击德国进军路线。强调其开辟的作用。4.强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5.分析说明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和苏联出兵,加速了日本的崩溃,但并不是迫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决定性因素。 四、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目时,建议教师:1.讲述战争性质时,可适当补充说明史学界不同观点。2.采用讨论的方法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然后由教师归纳为:①战争的正义性。②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③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力量的联合。3、进行小结: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教学参考】 斯大林格勒战役 莫斯科战役失败以后,德军被迫放弃全面进攻,决定在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地区和斯大林格勒,夺取苏联南方重要的粮食和石油产区,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苏军最高统帅部识破了德军的企图,誓死保卫斯大林格勒。最初,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是F·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共有兵力约2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 000门,坦克500辆,作战飞机近1 200架,开始时担任保卫任务的苏军只有大约1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 200门,坦克约400辆,飞机454架。后来,随着战役的展开,双方的投入的兵力迅速增加,德军及其仆从国军队先后又有6个集团军投入战斗,苏军后来又有4个方面军以上的部队加入斯大林格勒战场。战斗从7月中旬开始,由于苏军作好了应战准备,如在斯大林格勒远郊构筑了2道防线,在近郊构筑了4道城市防线,使得德军进展缓慢,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德军的突击军团被大量消耗。9月13日,德军终于攻入市区,并在次日一度攻占市中心,苏联守军的情况十分危急,但仍拼死抵抗。在这紧急时刻,苏军一个精锐师进入斯大林格勒,守军的力量得到加强,迅速夺回市中心区。在城市的巷战中,双方对每一个建筑物,每一条街道都反复争夺,例如对火车站的争夺反复达13次之多。在巷战中,双方的伤亡都很大,但德军始终未能占领整座城市。然而,在此期间,双方的力量对比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德军的力量被大量消耗,得不到补充;另一方面,苏军从其他地方调来大量援军,准备反攻。11月中旬,苏军以强大的兵力对德军发动了反击,并迅速合围了包括精锐的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在内的大约33万德军,此后,苏军又成功地击退了德军的救援部队。希特勒授予保卢斯元帅军衔,企图使保卢斯能拼死突围,创造奇迹,至少也能杀身成仁。然而,1943年2月初,保卢斯和被围德军突围无望,只得向苏军投降。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德军及其仆从国意、罗、匈等国军队约150万人被消灭,有生力量遭到大大削弱。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双方参战兵力超过20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达2.5万门,坦克2 000余辆,各种飞机2 340架。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军事上来讲,主要有这样几方面: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低估了对手的力量;兵力部署过于分散,无法形成重点进攻;防御的两翼兵力薄弱,给苏军的合围留下了空隙;后勤供应不足,德军官兵在严寒的冬季没有御寒之物,许多人冻死冻伤,武器装备也受到很大影响;等等。斯大林格勒战役标志着苏德战争达到一个转折点,苏军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从此夺得战略主动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