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做经验分享的是来自四川大学商学院“工商潮”的志愿者学长学姐们,虽然他们已经告别高中学习生活一阵子,但是这次都是站在你们的立场来分享大家最想要了解的问题,同时作为过来人给2020年高考谁能提一些小建议,主要是针对历史学科的全局性建议,针对考前、考中的试题题型、考后等相关方面分享一些小贴士。 ![]() 01 考前准备篇 注重基础!如果连基本史实都不了解,列出再多的干货也无济于事。相信在这个阶段还是会有部分同学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时间轴很重要!可以自己清理一次历史时间轴,把从古代到现代的中西方所有考点都写下来,西方和中方分别写在时间轴两侧,以便于理顺先后顺序和比较同时期的中西方。也可以专门总结一个方面的发展过程,如新中国的法律发展历程。 注重历史各个阶段划分!对于从原始社会时期到中国现代史的各个部分,一定要学会划分阶段,对于各个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科技、全球化等板块要熟记与把握。对于历史大题很有用! 刷题!历史刷题也很重要,当同学们的题容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对各个题目的套路就会有一定的了解,就是大家说的“题感“。说实话,没有题感的情况,一般是基础不牢靠,或者题做得少了。 分析高考题。每周要做一套高考历史题,学会分析答案。高考题是最好的模拟题,必须一道道题摸清楚。的确不会出现原题,但高考题是出卷老师思想的集中体现。 02 选择题篇 要抓住三点:一是题干,通读几遍题目,勾画关键词;二是设问,设问极其重要,要知道它在问什么;三是选项,要看清楚每个选项的主体或者事件是否与设问相对照。做选择题建议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几年的高考真题,因为这些题目非常经典,且经过深思熟虑才形成。建议同学们要多做几遍,搞清楚每道题为什么要选这个答案,它究竟在问什么。下面是一道例题。 参考例题 Eg.(2019年全国三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从时间并结合选项可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资资产阶级出现时期。 A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后的情况。B选项“新的社会阶层发展”符合阶段特征和题目主旨。C选项出现在1895年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开设工厂”内容,时间不符,故排除。D选项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明显与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不符。 考点分析 解中国历史选择题,一定要抓住阶段性特征!把隐形或显性的核心背景知识挖掘出来,并通过关键词、关键句子把握住题目主旨,以此进行选择。选择题一定要划出时间,联想那个时期的考点来辅助解题。比如题目是唐宋时期,那么可以联想的考点:政治方面唐代门阙士族兴盛,国家统一,宋代成为纯粹的平民社会,文人治国。经济方面,唐代采用均田制,宋代以土地私有制占绝对优势。兼并阶级显著变化,由新的土地兼并势力取代士族为代表的旧的兼并势力。租佃经营成主要经营方式。宋时坊市制度被打破,城市经济功能大大提升。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完成南移。思想方面,唐代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异彩纷呈,宋代各派思想呈统一趋势,理学兴起。唐代思想复杂而进取,宋代则单纯而收敛。唐宋公学私学并行发展,重视儒家明德修身与社会责任感,私德向公德发展。宋代文学艺术世俗化、平民化等。以联想这些考点来辅助把握出题者的意图,从而帮助解题。 答题必备 1.要掌握相关朝代的背景信息。中国历史的朝代一定要背,朝代的起始年份,公元前还是公元后不能弄混。以此为基础,做题先看题干的年代,猜测考点,揣摩出卷人的心思,然后用排除法,错误选项一定要有理由排除。不确定排除的,标记一下,回头再思考。 2.要掌握重要史书的来历及背景。有的题目中,史书可以提醒你它来自哪个朝代,以及那个朝代相关的历史背景,从中可以推出相应的答案。 选择题读完分析,马上就选;做完选择题,之后检查时除非是自己看错题,或者确定做错了,不然不要随意改,那个时候做完文综大脑已经很累了,可能会误导你的判断。 学会自己给自己出题,历史不是在问你在想什么,而是在考你出题人在想什么,自己出题就可以模拟出题人的思路。 课外阅读,课外积累,书上只是历史的冰山一角,考试又不考书上的死记硬背;跟史实不符就排除,思路简单一点,直来直去,老师是考历史而非语文。 选完之后记得代入原题中读一遍,如果不够通顺,那估计是选错了。 03 大题篇 先审题再读材料;在题干处做笔记,画出问题的重点字词,并写下思路,进行逻辑梳理;读材料记得分层次,尤其注重省略号前后,一般是有所转折或时间递进。 建议按照题目顺序答题,题目顺序的安排是有命题人的道理的,以免粗心或慌忙中答错位。遇难不慌,遇易不骄,考试时平静的心态非常非常重要。 在做多了简答题有了经验后,就会发现基本上每个不同类型的小题都有自己的答题方式。如问某历史事件的背景,就应该从外因内因、政治经济文化、主观客观等来分析。同学们在系统的做了简答题后,可以拿笔记本专门几页来总结每个题型的回答方式,这样在考试遇到时便能够快速知道从哪几个方面作答,当然每道题都还有自己特殊的点,一定要结合材料作答! 问答题至少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科技、社会等几个方面回答。 矛盾分析: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分析。 原因类:既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也可以从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分析,还可从主客观原因分析。 特征类:可以从背景(发生前是否产生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方式,是否受外部力量影响),时间(发生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或者处于某一特定时期。),目的(为某阶级,某部分人服务,或是有多重目的),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如领导力量的对比,是否一帆风顺),内容(体现的某种思想,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否彻底,有无局限性),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或双重性质,性质前后是否发生变化),方式,主体等方面思考。 比较类:若题目有比较点则按要求比较,若无比较点,则可按主体分类,1.历史事件的比较:背景(时代,原因,条件,目的),过程(阶级,人物,组织,纲领,措施,方式),结果(性质,功绩,局限性,影响) 2.人物的比较:所处时代,阶级阶层,主要功绩,历史地位,影响,评价。3.历史现象的比较:背景,性质,方式,作用,特点,历史局限。4.制度比较:时代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结果,影响,地位。 背景类:标准模板问背景无非是政经文社生军以及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这时候的阶段历史特征显得尤为重要!再加上材料特殊的背景,这种题一般都可以满分。 还可以总结一些常用术语,如中国古代常用的术语: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控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繁荣发展,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重农抑商。思想上儒家思想占主导,人民思想禁锢,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形成中华文化圈。对外海陆丝绸之路开辟,对外贸易发达,建立朝贡贸易体制。科技方面实用性等特点突出,科技水平长期领先世界。 小论文写论题,不要照抄材料问题,自己总结归纳,至少三段,条理清晰,并不是多写多得分。这道题分值比较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浏览材料(或图片),总结出主旨,根据设问来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①论点:记住要一句简短的话来总结自己的观点,观点须符合材料及题目,千万不能偏题! ②内容:历史背景、内容、影响;政治、经济、文化;史论结合! ③总结:一句话再次重新总结自己的论点。例如,综上所述…… 选做题:先把几道选做题快速浏览一遍,选择相对得心应手的一道来做。我之前几乎都选的是重大历史改革这道题(建议一般都选改革题!人物评说得分率较低),因为这道题相较于其他几道比较死板,容易下手,做多了会有相应的答题规律。如下文是总结所得: 改革题万能答案: 1.经济方面:①促进/阻碍了商品经济/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资本主义/货币金融...业的发展。②减轻/加重农民赋税徭役负担。③提高/打击了(一般是农民)生产积极性。④增加税收,扩大税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⑤扩大了政府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发展。⑦国际化潮流、相互依存,连带经济风险。等等。 2.政治方面:①整顿吏治,抵制贪污腐败,政治风气清明。②稳定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③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④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统一。⑤有利于社会公平。等 3.综合层面:①加强了政府对…的管理,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地方的控制力;②为…的出现奠定基础,为后世…创造条件;③开创…制度,对后世他国影响深远;④终止了… (坏的,过时的),开启了…(新阶段) ;⑤移风易俗,接受了先进的汉族/西方/某某文明等。 这些句子稍作变化,可以适用多种问法。 多种提问方式 1.“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样表述是背景、原因。 2.前面加上“促进了”,就会变成影响。 3.把动词换成贬义的,可以用来回答改革失败原因,如“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4.在前面加上“为了”,就变成目的,如“为了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5.如果某个改革成功了,其目的往往可以作为影响、意义。 04 错题篇 直接剪下来,卷子那么一大堆看起来累,不如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 确定自己会了,那就丢掉这一页,错题是要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 学会自己总结知识点,找老师主动分析,查漏补缺; 答案写在背面,这样可以自己重新答一遍题,确保思路不会被答案打断; 给高频率重点错题打上标记,每次考前复习反复浏览,深刻记忆。 05 笔记分享篇 ![]() ![]() ![]() ![]() ![]() 本文内容综合来源网络,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