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涉江采芙蓉》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http://www.newdu.com 2019-04-30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方。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 ①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自东汉末年文人之手。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用?
    2.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有不连贯的地方,似乎是叙述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变化的?
    参考答案
    1.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2.既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前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后半部分为虚写;后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前半部分为虚写。
    二
    1、“芙蓉”是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之一。试比较本诗与课文《离骚》(节选)中的芙蓉寓意的异同。(6分)
    2、本诗构思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做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同:都寄寓了一种高洁、纯真的情感。2分
    异:《涉》诗重在表达一种亲情,思念远方亲人。2 分《离》诗象征屈原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或修身养性)。2分
    2、虚实结合(或想象)。2分 采芙蓉之人花无可送,进而想象远方亲人“还顾旧乡”的情景,1分拓宽了诗歌意境,1分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1分
    三
    1.本诗前两句采用了《诗经》中          的手法。(1分)
    2.下列各项对诗歌划线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3.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起兴(兴)    
    2.D
    3.诗歌写思妇采芳草赠所思而不得,游子望旧乡而路漫漫,可见其是一位漂泊异地失意之人(1分),“同心”形容的是夫妻生活的和谐美好,“离居” 展现的是现实的凄苦处境(1分),两句话表现了诗人对同心人的深厚情感和思念之情(1分),同时也表现了他坎坷失意漂泊无为的愁苦心境(1分)。
    译文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