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西方经济史教学中的两个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8-12-03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西方经济史教学中的两个问题
    湖南省益阳市第十一中学  徐辉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经济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广大青年学生,但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又无法回避,下面试举两例以求教于同仁。
    一、实行美元贬值为什么能够刺激出口?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37页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表里有这么一项措施: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那么实行美元贬值为什么能够刺激出口呢?这里涉及货币贬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这么一个经济学问题。下面举一个例子以作说明。
    假如你是一个出口商,你所从事的是出口茶杯的生意,在国内一个茶杯的总成本为8元人民币。在国际茶杯市场上茶杯的价格为1美元,假定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8元人民币。对你来说,每出口一个茶杯,可获得1美元。你在银行兑换这一美元,可获得8元人民币。在不考虑退税和其他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你的成本和销售收入是一样的。显然,你的出口生意无利可图。现在,我们假定人民币汇率贬值,那么,情况有何变化呢?
    假定你出口一个茶杯的成本仍然是8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为1美元=10元人民币。这对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出口一个茶杯可获得2元人民币的利润。因为出口一个茶杯得到的1美元可换取10元人民币,而你的出口成本只有8元人民币。
    你不会停留在这一点上,你会设法扩大出口。从价格上看,你有可能采取以下措施。如果国内茶杯的价格不变,你有可能降低茶杯在国际市场上的美元价格,你不是将它卖1美元,而是低于1美元。低多少?只要卖出茶杯得到的美元换成人民币后仍高于8元的成本,你就有利可图。这样一来,尽管从一个茶杯来看,你得到的美元减少了,但是你的茶杯降价后提高了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大家就会买更多的你的茶杯,而不是买别人的茶杯了。扩大出口销售的收入有可能会大大高于降低美元价格带来的损失。
    在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情况下,你不仅可以通过降低国际市场的销售价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你还有可能通过提高国内市场上的收购价来提高你在国内市场上的竟争能力。比如说,国内市场的价格是一个茶杯8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仍然是1美元=10元人民币。如果你将茶杯的收购价提高到1个茶杯=9元人民币,对于每一个茶杯来说,你仍然可以赚到1元人民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国家货币汇率的贬值,有利于这个国家的出口。
    二、滞胀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的高速增长后,以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为转折点,出现了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
    1.“滞胀”局面出现的原因
    70年代初爆发的石油危机导致了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推动了物价的上涨;与此同时,这种因外部冲击造成的成本增加非常迅速,增加的速度超过了物价上涨的速度,厂商开始缩减生产,导致失业率的增加;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黄金价格急剧上腾,这就为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物价高涨植下了很深的祸根。
    2.“滞胀”的长期性与解决的艰巨性
    ①关于“滞胀”的起止时间问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95页有这样一段表述:“70年代后期经济危机结束,经济开始恢复并有所增长……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现象,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按课本表述,7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滞胀,80、90年代一直存在。这与史实是不相符合的。我认为“滞胀”局面应从1973—1975年经济危机开始到1983年基本
    结束。从1983年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到1989年共七年间,进入了自70年代以来少有的高涨阶段,经济增长较快,也较稳定。
    ②关于滞胀解决的艰巨性问题
    “滞胀”是70年代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现象,它反映了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
    战前,每当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由于市场上商品“过剩”,资本家竞相压价出售,从而物价迅速下降。生产停滞,物价下降是其基本特征。面对经济危机,各国普遍运用凯恩斯主义理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执行一条通货膨胀的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和物价的回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进入70年代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新情况,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低速增长,甚至停滞,另一方面则是通货膨胀率的提高。面对新情况,凯恩斯主义已无能为力。要摆脱经济停滞,刺激经济繁荣,就必须要放松银根,增加投资,这样就有可能加剧通货膨胀;而如果要控制通货膨胀率,就要紧缩银根,但却可能造成市场收缩,从而引起进一步的经济衰退。对此各国垄断统治集团感到左右为难。
    ③解决的原因:
    1983年“滞胀”局面基本结束,出现了经济的复苏与高涨。导致“滞胀”局面结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石油价格显著下降:从1982年起,石油价格开始疲软,1983年石油价格(阿拉伯轻质油的售卖价格)从每桶34美元下降到29美元,下跌了5美元。此后一直下降,到1986年3月下降到每桶12美元。石油价格显著下降,导致生产成本降低,从而导致资本主义工业国利润率的相应上涨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
    世界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下降:从80年代开始,世界市场初级产品的价格出现了连续下降的情况。如世界市场初级产品1980年的价格指数为100,到1987年时,棉花价格为78.7,小麦为68.6,大豆为73.l,玉米为54.3,砂糖为23.5,咖啡为56.0,可可为79.0,橡胶为68.7。马来西亚天然橡胶的出口价,1980年为312马来西亚分,1986年下降为190马来西亚分,下降了64.2%,而在同期内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制成品的价格指数为125(1980=100)。世界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下降,使生产初级产品的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而资本主义工业国则通过不等价交换获得巨额利润。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进入8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发展高科技的计划,如1980年日本政府提出的“科技立国”口号,1983年美国政府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1985年欧洲的“尤里卡”计划。高科技计划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固定资本设备更新的规模较大:80年代固定资本形成的年平均增长率,远高于70年代。特别是在1984—1989年间,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固定资本投资的新高潮。固定资本的更新推动了投资的扩大,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泡沫经济”助长了虚假繁荣: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股票价格普遍上涨且幅度较大。如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在70年代的10年里,平均每股价格从753.19美元涨到1979年的844.40美元,计上涨12.1%;而在1980年到1989年的10年里,却从891.1美元涨到2508.91美元,计上涨了181.4%。股票价格的上涨,引起了地价和有形资产评价的高涨,从而推动了市场投资的需求,同时在泡沫经济膨胀时,也使人感到赚钱容易,从而推动了个人需求的增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