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天京事变”中的石达开

http://www.newdu.com 2018-12-03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天京事变”中的石达开
    李荣
    当今史学界对石达开这个历史人物争议颇大。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混入革命队伍的异己分子,对分裂活动蓄谋已久,甚至把他与“北孽”韦昌辉并提;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悲剧方式的人物,功过参半。其中争论最大的莫过于他在“天京事变”前后的表现了。为了更客观地评价石达开,我们有必要弄清石达开在“天京事变”前后的一些情况。下面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石达开是否参与了诛杨密议?
    有人认为石达开参予了与韦昌辉的密议。其主要依据是《李秀成自述》:“东、北、翼三人不和,北翼二人同心,一怒于东,后被北王将东王杀害。原是北(王)与翼王二人密议,独杀东王一人,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其万岁”这段话,从而推断出这一结论。然而我们翻开《石达开自述》却得到这样一段记述:“杨秀清平日性情高傲,韦昌辉屡受其辱。七年,达开领众在湖北闻有内乱之信。韦昌辉请洪秀全诛杨秀清,洪秀全不许,转加杨秀清伪号,韦昌辉不服,便将杨秀清杀死。达开返回金陵,要与他们排解,洪秀全心疑要刹韦昌辉;达开见机不好走到安徽,妻室儿女留在金陵,均被韦昌辉所杀,达开复由安徽回金陵,洪秀全将韦昌辉杀了,有谋害达开之意,旋即逃出金陵”。《石达开自述》中明明写的是韦杀了杨秀清后,石才返回金陵,回金陵的目的也是为“与他们排解”。这与《李秀成自述》的记述大相径庭。我以为《石达开自述》中的记述是基本可信的,石根本没有参与诛杨密议,其原因如下:
    (一)当“天京事变”发生时,李秀成随秦日纲赴江苏镇江解围,当时并未在京城,他的消息可能是间接听到的,况当时李官职尚小,不大可能清楚事变的内幕,李很可能是根据韦昌辉(当时已掌握大权)一伙发布的消息来记述的。韦昌辉一伙为使自己的行动明正言顺,很可能把杀杨说成是受洪秀全默许,石达开支持的,因当时石达开在军民心目中地位极高,从“义王”这一称号就可略见一斑,况且此时李秀成正在韦昌辉的同伙秦日纲部,更有此种可能。
    (二)众所周知,《李秀成自述》是在囚笼中写成的,为保性命李向曾国藩提出“招降十要”,无耻地称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曾国藩、曾国荃“中堂、大承大人恩德巍峨。”在这样的自述中,李很有可能极力夸大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矛盾,来迎合清统治者,也可以反衬李秀成自己的无上业绩。
    (三)石达开后来出走后,洪秀全等伙把出走的责任推于石本人,很可能歪曲事实,为他们逼走石达开寻找必要的根据。
    由此可见,石达开没有参与“天京事变”中的诛杨密议,更没有杀东王之谦。
    二、石达开出走的责任在于谁?
    有人说石达开出走是搞分裂活动,以图称雄一方,把出走天京的责任完全推于石达开身上。笔者以为石达开在“天京事变”后处处以大局为重,而洪秀全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当韦昌辉杀石达开一家时,洪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甚至连一点象征性的表示也没有。石驻军宁国要求洪处置韦昌辉,洪从石要求到韦昌辉被杀拖达一月。据外国人麦高文讲,最后,洪见全体军心皆归翼王,“不得不屈从其主张”,请注意是“屈从”二字。洪的用意很明显,借韦来牵制石达开,从中渔利。如洪想杀韦的话,何不借广大军民的支持以及翼王的支持来杀韦昌辉呢?事变后,“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众人欢悦,主有不乐之心,专用安福两王”,又是一个“不乐”,其意图在于“挟制翼王”。在这种“疑多将图害,百啄难分清”的情况下,石达开出走不失为一种缓解矛盾,避免大规模火并的上策,当然其中也含有保全性命的意思。谁能保证即使天王不杀石达开,而安福二王为己之利不会对石达开下毒手呢?这样看来,石达开出走责任完全在于洪秀全等人,而不在于石达开本人。
    三、关于石达开出走的意图
    有人说石达开出走的意图在于搞独立背叛革命。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很有值得高榷的地方。
    石达开一贯对革命忠心耿耿,就是出走后仍想着“勉报主恩仁”,仍想着“一统太平日,各邀天恩荣”的反清重任。至于说石出走后对太平天国的一些制度进行变革是背叛革命,我以为是欠妥的。太平天国的制度不是神圣的,也是有弊端的,进行一些有益的改革未尝不可。如石达开想搞独立,那么为何不在天京利用手中的重兵来一次军事政变以取代洪秀全,占据“虎踞龙盘”的金陵帝都,凭长江天险而称霸一方,而去远征西南呢?石真正用意在于“久想占据四川省”,夺取西南重镇成都,与清军争夺长江上游,使长江上、中、下游连成一线,既可切断南北清军的联系起羽翼天朝的作用,又可利用“天府之国”的有利条件,扩大太平天国的势力。一旦形势有变,东西两路北上合攻北京,那么成功的可能性极大。石达开出走时能带走20万精兵,一则说明石深入人心,二也说明广大将士对石达开这个策略的支持。可以这样设想一下:如果石达开渡过大渡河,攻下成都(以当时力量完全可能)。如果大渡河水不“猛涨天余”,那么,我想太平天国的历史也应重写了。在这里事物的偶然性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虽然石达开的计划失败了,但唯物主义者从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样看来,石达开是一位对革命有执著的追求,对革命赤胆忠心,是一位被误解的悲壮英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