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知识经济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 张振海 人教版的高中世界历史试验修订本下册中,将增加了知识经济这个知识点。知识经济近年来已经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我们国家也在积极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下相关的知识和观点。 一、知识经济的由来、特点及影响 知识经济是一种区别于过去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国际组织文件中首次正式使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Economy)这个新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作了界定: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一份报告中提出的“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是对经合组织报告的发展。 知识经济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科技和经济基础以及全球化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开始的新科技革命形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群。这些科学技术被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进入消费领域,社会对高科技产品又形成巨大的需求。这是出现知识经济的社会经济条件。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回避。 知识经济具有如下特点: 1.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传统工业是以尽可能地利用自然资源来获得最大利润为目的,较少考虑环境效益。而知识经济是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新的认识。 2.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题为《技术、生产率和工作创新》的报告中指出:今天,各种形式的知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无形资产投资的速度远远快于对有形资产的投资。 3.经济决策知识化。知识经济的决策和管理必须知识化,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知识经济的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知识作为最主要的资源可以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可能增加。因此,知识是可以再生的,知识资源是无限的。因此可以说,知识经济是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有利于实现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作为有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新的经济模式,从其产生之初,就对经济全球化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是全球经济体系得以形成的基础。二战后兴起的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性的生产和贸易中的最大的经济载体。而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的产生、发展和运作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科技的发展所提供的便利的交通和迅捷的联系手段是跨国公司得以存续的基础。知识经济极大地推动了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使得经济全球化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向前推进。 3.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飞跃式发展提供了可能。虽然,广大发展中国家当前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困难。但是,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兴盛也为它们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一方面是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目标,时间比发达国家要短得多。另一方面是在还没有建立起工业化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之时就直接建立起信息化经济的社会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某种超越式发展。 二、知识经济在发达国家经济中的作用 发达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经济地位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正走向强势。为了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处于有利竞争地位,主要发达国家都在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 1.加强宏观协调和领导。 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后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是美国科技发展的决策机构。日本政府重新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战略。1997年2月,日本政府决定将科技厅和文部省合并为“教育科学技术省”,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宏观协调和管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加强了协调和合作,1997年年底欧盟委员会发表了《走向知识化欧洲》的报告,制定了欧盟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构想。 2.确定科技发展重点和目标 主要发达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和能力确定了各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点和目标。1993年,美国确定将科技工作重点从军用转向民用或军民共用,大力发展以“信息高速公路”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1996年,美国政府发表了《为国家利益发展技术》的政策报告,规定了美国发展战略的五个目标:(1)创造一个促进创新和竞争的环境;(2)促进民用技术开发、利用和商品化;(3)为21世纪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4)实现军用民用工业基础一体化;(5)培养一支世界一流的劳动力。日本于1996年制定出“科技基本计划”,提出政府加大科技预算、强化人才培养和独创性基础科学研究的新举措。欧洲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1994年6月,欧盟发表的《欧盟的一项工业竞争力政策》的综合性文件中提出了依靠可持续发展及生物技术、环境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使欧盟进入一个新时代的计划。 3.重视教育投资。 早在1990年,美国全国教育开支超过军费开支,达到创纪录的3530亿美元。日本在普及初、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到1992年大学升学率达到56.6%。据经合组织1994年统计,美国研究与开发人员达96.3万,欧盟为77.3万,日本为54.1万。近年来,英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回升。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意识到建设知识经济大国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战略决策大力推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材料科技的全面发展。 知识经济在发达国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1.知识和信息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并引起增长模式和发展观念的变化。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从注意增长数量和速度转而注意增长的效益、可持续性和生活质量,强调可持续发展。 2.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发达国家发展了新的高科技工业群,而且还对传统的工农业进行改造。知识经济渗透到第三产业则使金融、科研、高教等部门成为创造高附加值的行业。 3.知识经济使发达国家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从就业结构来看,一是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大大高于物质生产部门的就业人数。二是脑力劳动者人数高于体力劳动者人数。对劳动者的教育与培训有走向终身化的趋势。 4知识经济使发达国家经济周期发生变化。知识经济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期延长,衰退期缩短,波动幅度减缓。 三、知识经济与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知识经济”这个名词一经提出,便在全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极大的反响。知识经济的发展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但同时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可以依托和开发自身的人力资本,努力利用人类知识、技术、信息资源,打破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某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在世界知识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管理观念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努力提高科技实力,重视信息技术和知识的应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在今后很长时期内,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投入仍将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只能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建立科技和经济的良性互动运作机制,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四、知识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中国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在知识的条件下,国际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商品的技术水平和知识含量高低的竞争,其背后是科技实力尤其是高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直至现在,我国在综合国力尤其是科技实力上,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给我们很大压力,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受到严峻挑战。面对世界经济中知识经济的兴起,中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构想。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强调指出:“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精神,最主要的是要抓住三个方面:一是要抓住科技发展的主要矛盾,突出重点。二是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三是要增加科技投入。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能够抓住这个时代机遇,在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的过程中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经济腾飞,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发展巨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