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业区位选择解答指导 福建连城二中 陈立新 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区位分析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很大,是高考的重要考点,而工业和农业区位分析是人文地理考查的“核心”,也是高考历年的考查重点。因此,掌握农业和工业的区位选择解题思路显得非常重要。 试题解析 例1、2010年福建文科综合卷37题 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l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图l2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1)(2) (4)略。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运用农业区位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3小题、读图12可判断出N国(尼日利亚)的具体分布及其自然和人文条件,结合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综合分析出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例2、2010年山东卷26 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2)(4)(5)略。
表1 (1)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3)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 表2
【答案】28.(25分) (1)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的影响 夏季气温较低;日照较少。 (3)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②海洋运输;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解析】此题考查工农业区位知识。第1小题、读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判断气候的气温和降水指标,容易得出其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A地位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因而可分析其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的影响。结合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判断指标,容易推断出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夏季气温较低;日照较少。第3小题、结合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两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可得出结论: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②海洋运输;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解答指导 有关工农业活动的命题,主要以社会热点为命题背景,以区域为基础,考核学生应用人文知识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试题往往以设计新颖的地理图像、地理数据图表为信息载体,考查工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突出获取和分析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试题还往往以社会热点为命题背景,提供图表或统计资料,分析评价工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无论试题从何种角度来命题,关于工农业区位分析的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审题时应该明确工农业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学技术的发展(改良对自然的利用、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提高贮运技术)。工业区位因素——经济因素(原料、动力、市场、劳动力)、社会因素(国家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环境因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重)、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交通条件)。2、认真阅读材料,结合试题提取区域(或材料)相关区位信息。3、运用正确的观念分析工农业活动的合理性或偏差性,评价工农业区位因素优势。4、全面分析、综合判断,抓准主导因素,全面回答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