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标)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地理考试 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 李庆敏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长江三角洲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较短,农作物复种指数低 C.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没有不利影响 D.气候条件优越,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甜菜 2.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相比,优越性表现在( ) ①地理位置 ②气候条件 ③土地条件 ④矿产资源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3.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农业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因有( ) A.水稻单产低 B.人口稠密 C.耕地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D.农业生产工具落后,开垦黏重的土壤困难 4.遥感的优点有( ) ①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少 ②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 ③成本低、效益大 ④对地面物体可以准确定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5.有关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GPS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B.GPS包括两大部分,即空间部分和地面控制部分 C.GPS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 D.野外旅行,只要拥有GPS信号接受机,可以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经纬度 6.山西优质动力煤产地和优质主焦煤基地分别是( ) A.沁水煤田和河东煤田 B.大同煤田和河东煤田 C.大同煤田和宁武煤田 D.沁水煤田和西山煤田 7.没有从山西境内通过的铁路线是( ) A.京包线 B.包兰线 C.太焦线 D.同蒲线 8.下列工程与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最密切的是( ) A.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C.青藏铁路 D.西电东送 9.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有利于( ) ①北煤南运 ②西气东输 ③西电东送 ④西部开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天然气 B.我国能源消费中石油的比重最高 C.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绝对优势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比重高于水电比重 11.有关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炭所占的比重要低于石油和天然气 B.石油是最主要的能源 C.近几年,世界核能发展很快,已超过了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居第三位 D.水电的比重要高于核能 12.山西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 A.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 B.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生产链 C.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D.禁止滥砍乱伐,保护植被 13.有关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属于亚热带地区地中海气候 B.田纳西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田纳西河的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D.田纳西河为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1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早期,造成植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 A.扩大耕地面积 B.修建水库 C.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D.矿山开采 15.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 A.航运和发电 B.防洪和土地利用 C.梯级开发 D.旅游和提高水质 16.田纳西河流域土地退化是由于早期种植( ) A.棉花 B.玉米 C.大豆 D.小麦 17.河流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文明大多数发源于大河流域,下列大河流域不属于人类文明发源地的是( ) A.尼罗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印度河-恒河流域 D.亚马孙河流域 18.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是( ) A.美国的东北部 B.美国的太平洋沿岸 C.美国密西西比河上游 D.田纳西河流域 19.选择坝址是建筑水库的关键之一,除地形等因素外,下图中四种地质构造中最适宜建坝的是( ) 20.下列能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的有( ) A.风能、煤、石油 B.水能、太阳能、核能 C.煤、石油、核能 D.天然气、沼气、生物能 21.下列煤矿,完全属于山西省的是( ) A.大同、平朔、晋城 B.神府、阳泉、西山 C.准格尔、东胜、石嘴山 D.太原、晋城、焦作 22.山西省和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 A.丰富的水资源 B.铁矿资源丰富 C.丰富的煤炭资源 D.雄厚的科技力量 山西省为了加强煤炭加工转换工作,积极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据此回答23~26题。 23.山西省加快煤炭加工转换工作的另一做法是( ) A.扩大煤炭的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 D.输出煤气 24.制约山西建设坑口电站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资源 D.技术 25.目前能缓解第14题中提到的问题的工程是( ) A.万家寨水利枢纽 B.小浪底水利枢纽 C.三门峡水利枢纽 D.南水北调 26.山西省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对当地和能源消费地的影响分别是( ) A.净化环境 B.经济效益提高,环境恶化 C.空气污染严重,改善大气质量 D.经济效益下降,改善大气质量 据有关田纳西河的知识,回答第27~28题。 27.田纳西河是俄亥俄河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其注入俄亥俄河的地点是 ( ) A.肯塔基 B.诺克斯维尔 C.路易斯维尔 D.纳什维尔 28.田纳西河航运的起点是( ) A.肯塔基 B.诺克斯维尔 C.路易斯维尔 D.纳什维尔 29.适宜在东北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 ) A.冬小麦、黄麻、水稻 B.柑橘、菠萝、椰子 C.甘蔗、水稻、玉米 D.春小麦、亚麻、甜菜 30.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对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除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还表现在( ) A.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B.有利于农业专业化的发展 C.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D.有利于农业社会化的发展 31.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区是( ) A.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B.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 C.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 D.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32.东北地区玉米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是( )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北部 C.松辽平原 D.辽河平原南部 33.“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这是东北地区哪一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 ) A.平原区 B.西部草原区 C.山区 D.林业和特产区 34.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A.广州、深圳、珠海 B.广州、珠海、澳门 C.广州、中山、深圳 D.广州、香港、深圳 35.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主要得益于( ) A.侨乡的背景 B.良好的区位条件 C.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36.关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B.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C.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劳动力和资源导向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37.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促进工业化 B.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工业化反过来会促进城市化 C.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往往是一起推动全国各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D.我国珠江三角洲是在建国后得益于矿产开发而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 3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处于劣势的是( ) A.产业基地和科技实力 B.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C.工资水平 D.区位条件 39.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40.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 A.城市的人口规模 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特大城市的数量 41.关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故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较少 B.如果城市化速度缓慢一些,某些城市问题完全可以避免 C.限制城市发展是解决城市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D.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仅存在于发达国家 4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太湖平原 43.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格局是( ) 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B.东北多,西北少 C.长江以南多,长江以北少 D.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44.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主干道没有经过的省区是( ) A.甘肃 B.宁夏 C.湖北 D.安徽 45.天然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 ) A.分布广、储量大 B.便于开采、运输、使用 C.属来源于太阳辐射的可再生能源 D.发热量高,基本是无灰燃料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46~49题。 46.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 A.春季 B.秋季 C.冬季 D.夏季 47.现发现图中绿洲退化现象严重。对这一现象成因的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以治理 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 48.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太阳辐射强 B.热量充足 C.水源丰富 D.土壤肥沃 49.图中a、b、c、d四个聚落,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 A.a B.b C.c D.d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据此回答50~52题。 50.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 ①迁移农业 ②迁都巴西利亚 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④商业性伐木 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1.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 ) A.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 B.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 C.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巴西政府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52.亚马孙平原上雨林被毁与人口增加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回答53~55题。 53.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式,首先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 ) A.保护 B.开发 C.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 D.保护的同时加以开发 54.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是(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5.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参与性原则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56~58题。 56.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 A.水能、风能 B.太阳能、地热能 C.生物能、核能 D.天然气、石油 57.下列关于C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B.长期的耕作土壤以红壤为主 C.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 D.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5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B.A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 C.B地形区的河流多属内流河 D.夏季A.B.C三地,气温的日较差最大的是A地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图(下图),并回答59~60题。 59.关于两个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是珠江三角洲 B.乙图有京沪铁路经过 C.甲乙两地矿产资源丰富 D.甲图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60.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两地都发展了( ) A.淡水养殖业 B.甘蔗种植业 C.甜菜种植业 D.造纸和化工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下图,回答61~63题。 61.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 A.北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南部地区 D.北部和中部地区 62.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 63.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64.下图是卫星甲和卫星乙在某一时刻所覆盖的区域,其服务范围大小是( ) 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确定 读我国东北林区某地的采伐迹地示意图,回答65~67题。 65.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分别是 ( ) A.东、西、北、南 B.北、南、西、东 C.南、北、东、西 D.西、东、南、北 66.下列对图示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树可能是红松,②树可能是白杨 B.大小树木皆伐,不利于树木更新 C.减少植物蒸腾,促进土壤沼泽化 D.降低采伐难度,提高采伐效率 67.这种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 ( ) A.水旱灾害频繁 B.沙尘天气增加 C.物种减少 D.地震灾害 68.读右图中水系的形态特征,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降水量中部少,四周多 C.气温中部高,四周低 D.侵蚀作用中部弱,四周强 69.这种水系多出现在( ) A.盆地 B.向斜 C.火山 D.背斜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70~72题。 70.下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A.红外线与紫外线 B.X光与可见光 C.可见光和红外线 D.紫外线X光 71.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2.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 ①判断水体污染 ②判断人口分布 ③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④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3.下列土壤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是( ) A.江南丘陵的红壤 B.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D.东北平原的黑土 黄土高原恰好处在我国“季风三角”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二者有着恰到好处的结合。完成74~76题。 74.“土”少了说明没有物质的持续补充,“土”多了意味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根据黄土高原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该地最有可能引发沙尘暴的天气时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5.只考虑大气运动(风力大小、空气对流)和地面状况(植被、冰冻),黄土高原扬沙天气最容易发生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6.“水”少了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水”多了则会带来强烈的冲刷,黄土高原河流夏季水文特征有( ) A.流量平稳 B.断流 C.洪峰急涨猛落 D.含沙量少 77.在右图所示的地区中,可着重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 中国科考队于2004年8月23日结束了为期23天、行程近2000公里的科学探险考察,27日返回北京。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亚马孙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阅读材料,回答78~80题。 78.亚马孙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 ) A.热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亚马孙河 D.亚马孙平原 79.对上题中所述“地球之肺”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是( ) A.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B.粗放的畜牧经营方式 C.滥捕滥杀野生动物 D.过度引水灌溉 80.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大③受寒流影响大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陆地面积宽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读“东部沿海地区图”,并回答81~82问题。 81.A地区在工业发展的条件上,比F地区优越的是( ) A.高校林立,技术水平高 B.交通运输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消费市场广大 8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是( ) A.高温期和多雨期相同 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D.热量充足,无霜期长 读美国农业分布图,回答83~84题。 83.图中①附近工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是( ) A.传统工业和乳畜业 B.高技术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C.新兴工业和水稻种植业 D.分散型工业和密集型农业 84.图中带标号的四个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农业地域类型与我国松嫩平原大体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05年5月22日我国成功进行珠峰登顶测量,这次测量除采用1975年的传统测量方法外,还采用了GPS测量系统,可以说是“双保险”。据此回答第85题。 85.GPS测量功能在于( ) A.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 B.为用户提供飞机遥感影像 C.为用户提供卫星遥感影像 D.供用户随时查阅有关地理信息 二、综合题 86.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 油气田,它位于图中A所表示的 自治区,东到B表示的 市。C处的 盆地、D处的 盆地、E处的 盆地与陕甘宁等地的天然气田,为“西气东输”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2)“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经过的F处(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是 。G处是当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以 (省级行政区)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3)结合教材,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① ② ③ 87.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l)A是 煤矿,该地的煤运到上海的最佳路线(有箭头表示)是 。B是 煤矿,为加速该地区的煤炭外运而建设的铁路运煤干线是 。 (2)C地在 (温度带),D是 水利枢纽。D水利枢纽的主要作用是 。 (3)E、F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是 。 (4)G河的名称是 ;H是 山脉,从该山脉往东沿 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 (5)M河的名称是 ,其流域内的农业耕作制度是 ;位于该河与长江汇合处的著名城市是 。 (6)N省的简称是 ,经过该省的铁路干线有 。 A.京沪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焦柳线 E.陇海线 F.浙赣线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二、综合题 86.(11分,合理即可得分)(1) 轮南 新疆维吾尔 上海 塔里木 柴达木 川渝(四川) (2)河西走廊 山西 (3)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87.(1)大同 大同秦皇岛上海 神府 神木~黄骅港 (2)亚热带 小浪底 防洪、灌溉、发电 (3)水土流失 滥垦滥牧,植被破坏严重 (4)汾河 秦岭 秦岭-淮河 (5)汉江 一年两熟 武汉 (6)豫 BCDE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