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图、读图、用图 北京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 范福瑛 图象是表达物理规律、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运动图象能形象、直观地反映物体运动情况,还可以提高解题能力与技巧。用图象解物理问题时要掌握图象的物理意义,注意数形结合,明确图象的几何意义与物理量的对应关系。本章主要的运动图象是: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识图 全面认识图象的物理意义,是读图和用图解决问题的基础。 一、位移—时间图象 1.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象上的点表示某时刻物体的位置,对应一个状态;线段表示某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对应一个运动过程。 2.图象的斜率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速度(大小、方向)。图象是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图象是水平线表示物体静止。 3.图象在纵轴的截距表示出发时刻的位置,图象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侧运动到另一侧。 4.两图象交点表示两个物体在该时刻相遇。 二、速度—时间图象 1.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象上的点表示某时刻物体的速度;线段表示某段时间内物体速度的变化。 2.图象与时间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对应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大小、方向),在时间轴上方的图形表示正位移,在时间轴下方的图形表示负位移。 3.斜率表示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大小、方向)。 4.在纵轴的截距表示开始计时的速度,图象与横轴交叉表示速度改变方向。 5.两图象的交点表示此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读图:从物理图象中获取信息是学习物理的基本能力之一,结合图象物理意义,解读运动图象,可以找出其运动规律及一些物理量。 案例1.一空间探测器从某一星球表面竖直升空。假设发动机推动力为恒力,探测器升空过程中后发动机因故障突然关闭,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象可知道探测器运动的情况:0-9s,探测器向上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 ![]() 读图时首先看清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对相同形状的图象,若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不同,所表示物体运动规律截然不同。其次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将图象与实际运动联系起来,切忌纸上谈兵。 案例2.如图2所示为A、B、C三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在0-t0时间内它们运动性质及其平均速度关系。根据位移—时间图象可以看出:0-t0时间内,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A物体先减速,然后再返向加速。结合的运动情景,还可判断A运动在最前面,B在中间,C在最后面。最终三个物体在t0时刻相遇,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 ![]() 用图 运用图象灵活解决问题,直观、简捷,可有事半功倍效果,也是对学生能力更高层次的要求。 案例3.如图3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t,物体在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 ![]() ![]() ![]() ![]() 根据图象可知,该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在t1时间内的位移s等于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面积,连接图象的两端点,如图4中虚线,由几何关系可看出,位移s大于 ![]() ![]() ![]() 案例4.一个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 三点, B为AC的中点,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恒为a1,在BC段的加速度恒为a2,已知A、B、C 三点的速度vA、vB、vC,有vA< vC,且vB=( vA+vC)∕2.则加速度a1和a2的大小为 A.a1 <a2 B.a1 =a2 C.a1 >a2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 ![]() 根据题意做速度—时间图象,如图4,BD是梯形OAMF的中位线,即满足 ![]() 用图象解答问题,正确画出符合题意的图象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同学们在平时做题时,应有意识培养这种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