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23年高二1月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5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
1.C【解析】C.“鲁迅的社会批判与文化批判无所不至”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文本一第三段原文为“他的几乎是无所不至的社会批判与文化(文明)批判正是以此为价值尺度的”。选项缺少“几乎”这一限定词。
2.C【解析】A.“可以推测鲁迅‘立人’思想的对象是新青年”说法错误。鲁迅“立人”的对象并不局限于新青年,而是愚昧的国民。B.“说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是错误的”强加因果。从材料一第四段“……而在30年代,当他对完全按照西方模式建立的,上海都市文明进行批判性的审视……诸多方面,都发现了新的奴役的再生产与再建构。这正是意味着,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也不能将人引出‘奴隶时代’可知,30年代上海都市文明中发现了诸多方面的新的奴役的再生产与再建构,这只是表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不能将人引出“奴隶时代”。但并非全部错误。D.“因此中学语文教材中逐渐‘淡化’对鲁迅作品的学习”选项无中生有。从材料二最后一段“鲁迅毕生所致力的,就是对中国人精神的反思,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改造自己的国民性,从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境界”,说明鲁迅对中国人走出“奴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文中并没有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中逐渐“淡化”对鲁迅作品的学习的内容。
3.B【解析】A.批判人“既为主,又为奴”的自我身份的二重性。B.表现的是孔乙己的迂腐顽固与自许清高,不属于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C.鲁四老爷不让祥林嫂参加祭祀,祥林嫂没有一点不平和反抗,而是认为自己不干净,去捐门槛以求获得宽恕,鲁迅通过对祥林嫂“自觉的奴性”的刻画来启悟中国人。D.鲁迅通过写阿Q自轻自贱的“奴性”启悟国人。
4.①引用论证。文中大量引用了鲁迅的原话,如“生存之间,角逐列国”“其首在立人”“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来证明鲁迅的“立人”思想。
②举例论证。举鲁迅发现上海都市文明中心的奴役的再生产与再建构的例子,来证明鲁迅对现代化的道路尚有质疑与保留。(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概念内涵上:孔子的“立人”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的意思,是其“忠恕之道”中的“忠”道;鲁迅的“立人”是指人的彻底解放,即“尊个性而张精神”,立“有精神自觉”的人。(2分)
②提出目的上:孔子是为了说明仁道,教导子贡实践“仁”要能近取譬,推己及人;鲁迅是为了改造社会现实,使中国实现“现代化”。(2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
6.D【解析】D项“也烘托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存处境”说法有误。根据“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可知,“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一是说明天气恶劣,二也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中展露了大娘担忧战士的沉重心情,没有“烘托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存处境”。
7.A【解析】A项“寄寓的是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错误,结尾处写河“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属于比拟手法,赋予了原本客观的物象以丰富的意蕴,寄寓着八路军战士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永存,而不仅仅是“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
8.(1)凸显英雄形象。小说第一次描写李连长深夜来访,还能够得到赵大娘的热情接待,凸现了李连长是领导者、先驱者,突出他亲民和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
(2)推动情节发展。李连长请求老金帮忙和渡河的行动为下文老金一家对牺牲战士的缅怀和追思做铺垫。(3)深化文章主题。李连长的英雄形象,深化了小说赞扬(无数)无名英烈(群像)不畏牺牲,革命精神永不止息的主题,对现实社会更有思想启示和精神引领作用。(每点2分,答对三点可得满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人物塑造含蓄:大量的心理描写是含蓄笔法的表现之一。比如文本一中作者仅仅是简洁地记叙了战士牺牲这一事件,却花费了大量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这一事件对主人公一家三口的内心的影响。
②内容表达含蓄:两篇文章中作者其实并没有用过多笔墨去直接写战斗,只是写这场战斗在旁观者心中引起的焦急和担心。如文本一所描述的是十几个八路军战士被日军围堵,或英勇牺牲,或命丧冰河。孙犁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这一事件给主人公一家三口带来的内心的焦虑。这是含蓄笔法的体现之一。
③主题表达含蓄:《碑》把在残酷的反围剿斗争中八路军战士的负伤与死亡的情景通过哀伤、悲壮的笔调隐讳含蓄地表达出来,《荷花淀》透过女人们的视角描写战士们打捞战利品的情景,军民共同抗战的乐观情绪跃然纸上。(每点2分,其他角度,如答到“象征意义”等,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齐国发生了仲孙的祸难却获得了桓公的称霸,到今天齐国还靠着他的余荫;晋国发生了里克的祸难却获得了文公的称霸,因此当了盟主。卫国、邢国都没有发生祸难,狄人也灭亡了他们。所以别人的患难是不能去高兴的。“桓公”作“获”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AB;“之”作“丧”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在“之”后断开;“故”是“所以”的意思,用在句首,在其前断开。排除C。故选D。
1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其”,副词,还是。句意:你还是答应他的要求吧。“其”,副词,恐怕、大概。句意:大概都出于这吧。B.“适”,副词,恰好。句意:如果上天恰好把他们放到荒淫虐乱的境地。 “适”,动词,享受。句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C.“倍”,动词,通“背”,背叛。句意:大臣在上面背叛(楚灵王)。 “倍”,动词,通“背”,背叛。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
D.“伐”,动词,攻打。句意:如果有诸侯攻打楚国; “伐”,夸耀。句意:自我夸耀的人没有功绩。
1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否则,晋国再去灭掉楚国来争霸”错误,根据原文“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谁与争?”可知,司马侯认为如果楚王荒淫虐乱,诸侯就会抛弃他,到那时就没有谁来同晋国争霸了,所以并非要去灭掉楚国来争霸。故选A。
13.(1)依靠众多马匹和险要的地形,又乐于邻国的内难,这是三种危机。(得分点:“恃”,依靠,凭借;“虞”,通“娱”,乐;“殆”,危险。)
(2)依靠(你所说的)三种条件,而不去修养政治和德行,恐怕连救亡的空暇都没有,又怎么能达到目的呢?(得分点:“修”,修养;“暇”,空暇;“济”,达到,成功。)
14.(1)善于抓住时机。都抓住敌国暴虐无道、不得人心的时机获取胜利。(2)都强调修德强本才是一个国家(国君)应该追求的目标,这样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所在。(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15.B(“一、二联以描写为主”错,一、二联是写曹操攻下荆州得到诸多水军,于是带领千艘战船到达赤壁准备与孙刘联军大战,结果没想到一把大火烧了战船。这是记叙了曹操赤壁之战的情景,因此一、二联以记叙为主。)
16.(1)内容:①聚焦的历史人物不同。苏辙诗聚焦于曹操;苏轼词聚焦于周瑜。
②情感不同。苏辙诗从曹操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苏轼借追忆周瑜的功业来抒发自己年华老去、功业未成的感慨。
(2)表达方式不同:苏辙诗以记叙、议论为主;苏轼词以描写、抒情为主。
(3)风格不同:苏辙诗朴实无华,理性客观;苏轼词雄浑豪放,感情充沛。
17【答案】①.钟鼓馔玉不足贵②.但愿长醉不愿醒③.相顾无言④.惟有泪千行⑤.江流宛转绕芳甸⑥.月照花林皆似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馔”“惟”“宛”“霰”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答案】18.言简意赅字里行间铮铮铁骨
19.《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了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写下的一篇祭文。
20.(1)“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颜真卿的字具有刚韧气质和雄浑气势。
(2)“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颜真卿的字具有“骨气”之美,也写出了颜真卿其人的刚烈雄壮。
21.解析:D“身经百战”表示特殊含义。A.“劳斯莱斯”表示特定称谓;B.“暴徒”表示引用和讽刺;C.“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表示引用;D.“的”“矢”表示特殊含义。
22.①很多人认为有(【解析】紧扣后面句首的一个“但”,表转折关系;句子前面是问句,所填内容为问句答案;狗有没有计算能力能力,与后面科学家对应的是众人的观点,且是反观点;众人到底认为有没有,得从科学家认为有没有来反向断定;从全文来看,科学家认为没有,那么众人认为有。)
②卡片背面透出的算式(【解析】前面讲到“卡片的正面对着狗”,那么这里主人看到的当然是卡片背面。要想所填内容更贴切,背后能看到什么呢?前文讲到“在卡片的正面写着一道简单的算式。可有一点是主人不知道的,那就是卡片用几层透明纸制成,最后一层上印了另外一个算式”,推知,背后看到的是“透出的算式”,且这个算式与狗正面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③并不具有计算能力(【解析】与第一段呼应,回答问题,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紧扣后面句首的一个“但”,表转折关系。)
2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作文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句话指出油门、刹车、方向盘对驾驶员的重要性;第二句话具体阐释,提出“驾驶要善于踩油门,也要适时刹车,还要掌握方向盘来选择和调整方向”的观点;第三句话提出“不同情况下灵活采取这三种操作行为”的观点。写作要求中提到“以上驾驶操作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其中,善于踩油门,寓意我们要学习要有砥砺前行、拼搏奋斗的精神;适时刹车,寓意面对问题,精神紧张等情况时,要适时收手,放松自我,善于做减法;掌握好方向盘,寓意学习要选准适合自己的道路,在需要时做出改变、调整方向。而最终三者的使用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寓指在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情况,要适当调整。
二、评分标准
内容:立意准确,思想深刻,中心突出。观点鲜明,论证富有思辨性,围绕材料、结合实际阐述观点,进行论证,说理透彻,事例详实。
表达:文体鲜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准确简练,富有文采。论证严密,论证方法丰富。
书写:卷面整洁,书写正规,美观大方。
作文判分要综合学生的写作情况,包括立意、结构、选材、表达、书写等,不能仅凭立意一项武断划分等级。
三、评分等级
作文基准分——45分
1.一类作文(52分以上)总体要求:立意准,文体明;材料丰,说理透;结构匀,条理清;书写美,卷面净。标准依据:内容密切结合材料内涵,做到深刻准确解读;中心突出,最好兼顾辩证思考,层次清晰地讲道理;内容充实,逐层深入,论证有梯度和深度;素材典型、新颖;文体特征明显、规范,行文流畅;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大方。
2.二类作文(45~52分)标准依据:内容能够结合材料内涵和显示的意义,做到准确解读,有一定思辨性,材料和中心有不同程度的松散,形式论证清楚,行文通顺。卷面整洁,整体效果较好。
3.三类作文(36~44分)标准依据:从题意出发,但不明显,事例与观点结合差,中心松散,有游离的段落,例证与中心较远。
4.四类作文(35分以下)偏跑题作文;文章内容与材料基本无关,内容混乱,说理不清,中心涣散;抄袭之作。
四、其他扣分点
1.作文缺题目,扣2分。
2.错别字,每字扣1分,同一错别字不重复扣分,扣分不超过3分。
3.字数在800—600之间,每少50字,扣1分;600—400字,25分左右;400—200字,20分左右;200字以下,15分以下。
4.抄袭本试卷其他部分文字600字,15分以下,抄袭400字左右,20分以下。
5.卷面凌乱,字迹潦草,标点符号错误,酌情扣1~3分。
参考译文:
楚灵王即位后,想成为诸侯的霸主,于是要举行诸侯的会盟,派椒举到晋国协商要求诸侯参加(由楚国主持的)盟会。晋平公想不答应这一要求。司马侯说:“不行。楚灵王做事正在胡作妄为的时候,上天也许是想让他满足愿望,以增加他的劣迹,然后给他降下惩罚,这是说不定的。或者让他得以善终,这也是说不定的。晋国和楚国的霸业只有靠上天的帮助,而不是彼此可以争夺的。君王还是允许他,而修明德行以等待他的结局。如果归结到德行,我们还要去事奉他,何况诸侯?如果走到荒淫暴虐,楚国自己会抛 弃他,我们又与谁去争夺?晋平公说:“晋国有三条可以免于危险,还有谁能和我们相比?国家的地势险要而多产马匹,齐国、楚国难又多。有这三条,到哪儿不成功?”司马侯回答说:“依靠马匹众多和地形险要,又乐于邻国的内难,这是三种危机。依靠地形险要和马匹多,并不可以作为巩固国家的基础,从古以来就是这样,所以前代的帝王一定要致力于修养仁德用来祭享神灵和人民,没有听说过一定要靠地形险 要与马匹多 。 齐国发生了公孙无知夺取政权的内难 , 因而获得了齐桓公 , 齐国到现在还依赖着桓公的霸业。
晋国发生了里克的作乱,而得到了晋文公,所以晋国发展成为盟主。卫国、邢国都没有发生内难,狄人也灭亡了他们。所以别人的患难,是不可高兴的。依靠(你所说的)三种条件,而不去修养政教仁德,恐怕连救亡的空暇都没有,又怎么能达到目的呢?殷纣王淫乱暴虐,文王仁慈和蔼。殷朝因此灭亡,周朝因此兴起,难道只是在于争夺诸侯?你还是答应楚国吧。”晋平公就答应了楚国使者的要求。楚灵王于是在申地举行了诸侯大会,与诸侯一起去讨伐吴国,并修建章华台,进行了在干溪的战事。这些事让(楚国的)百姓在下面因为辛劳而怨声载道,大臣在上面背叛(楚灵王)。公子弃疾于是发动叛乱,楚灵王出逃外国,最后在荒野死去。所以说:“晋国都没有顿一下戟楚国就灭亡了。”这都是司马侯的谋略啊。
楚平王杀害伍子胥的父亲,伍子胥逃出楚国,伍子胥便挟着弓,亲自侍奉吴王阖闾,阖闾说:“你非常够义气,也非常勇敢。”阖闾就准备将替伍子胥报仇。伍子胥说:“不能这样,我听说诸侯不替一个平民报仇。况且侍奉君主犹如侍奉父亲一样,损耗君主的德行,报杀父之仇,我不可以这样做。”这样攻打楚国的计划就暂且搁置。蔡昭公去楚国朝见,有一件漂亮的羔裘皮衣,楚国的令尹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楚国的国都郢,多年以后才让他回去,蔡昭公渡过濮水时,将玉璧投入河中(发誓)说:“如果有诸侯攻打楚国,我请求做前锋!”楚国听说这件事很生气,便兴师讨伐蔡国。蔡国就向吴国求救。伍子胥向吴王阖闾建议:“蔡国并没有罪过,是楚国无道。君王如果有占据中原的想法,现在正是时候。”于是,吴国兴兵讨伐楚国,在柏举这个地方打败楚国,成就了吴国的霸业,这都是伍子胥的谋划啊。所以《春秋》中对伍子胥进行赞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