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期末考 >

陕西省汉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校际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分)C(C项,“作家对民众的仁慈‘温情’更具有现实精神和人道情怀”错误。第二段“一方面,是仁慈和‘温情’,具体表现为‘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看不出来两者之间的比较。故选C)
    2.(3分)B(B项,“并以大量篇幅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错误。文章主要是讲“公共性”与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比如“受这样的‘舍生取义’的观念影响,中国以《史记》为典范的史传叙事和小说叙事,以‘杜诗’为代表的诗歌抒情,在面对权力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一种醒世独立的写作精神和亢直不挠的批判勇气,表现出一种中国式的‘公共性’品质”。故选B)
    3.(3分)B(A项,“最看重的是写作者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忧哀’情怀和反讽精神”错误。无中生有。最后一段相关信息“可以说,正是屈原、司马迁和杜甫他们正直而勇敢地介入自己时代的‘公共生活’……才使我们的文学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可知中国文学作品“最终抵达与人类经验相通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所以受欢迎。而读者到底最看重什么,原文并未具体提及。C项,“对中国文学写作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错误。第二段“在中国儒家的文化元典《礼记》里,就建构了‘天下为公’的观念。后来的《吕氏春秋》对‘天下观’的阐释愈加深入,也愈加进步”,“在此基础上,吕不韦及其门人全面地阐发了‘士君子’文化观,表现出极可宝贵的启蒙主义精神”,可知影响程度不一样。D项,“其作品中也就必然有文学公共性的品质”错误,不全面。第一段“要求写作者积极介入公共生活,表现自己对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可知还要“表现自己对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C(C项,“对各种文化层次的人都适用”错误,问卷调查适用于有一定程度文化的人群。故选C)
    5.(3分)A(A项,“重新出发,突出水网空间特质,通过多层面的策略手段,联动生活、生产生态,形成了独特的水乡发展模式”错误,属于规划方案竞赛作品,而非既定发生状况,把未然当已然。故选A)
    6.(6分)①增强人们保护意识,保护乡土文化资源。挽救即将消失的乡土文化资源,对相关的文化古迹进行保护,邀请专家实地研究,制定详细的规划和保护措施。②加强乡土文化的宣传,扩大乡村特殊旅游知名度。一方面引导本地人重视乡土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扩大对外界的知名度,提高村民文化认同感及村庄文化吸引力。③因地制宜开发乡土文化资源。乡村建设中,合理融入当地乡土文化元素,传承创新乡土文化。④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来育人、影响人。比如在新农村建设中,挖掘德孝文化和感恩文化,既有利于建立农村德孝培养机制,开发孝文化旅游资源,又有利于推进农村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C(C项,“做隐者”“警惕”“自鸣得意”“居高而傲”运用拟人手法,“……如潜龙;……如见龙;……如渊龙;……如飞龙;……如亢龙”运用排比手法,此段没有运用夸张和借喻手法。故选C)
    8.(6分)①作者开始看到这只蝉在努力挣扎,不明白它在寻找什么,感到困惑。②作者发现蝉在平和中寻找死亡,深受震撼。③坦然面对死亡的蝉引发了作者的思索,让作者庆幸与蝉相遇,庆幸自己遇到了“生命中的蝉”。④最后感激蝉,是蝉的死亡让作者对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9.(6分)①内容上,开头用大段文字描写蝉挣扎前行,极力地表现了这只蝉的坚毅和对生命的执着追求。②结构上,引出后文作者由蝉的死前挣扎而产生的对生命的思考,且蝉死前的挣扎和面对死亡时的静默坦然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具感染力。③表达效果方面,正是蝉挣扎前行时所透露出的复杂到极致的单纯和接近于绝望的坚毅让作者叹服,大段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蝉的赞美和歌颂之情。(每点2分,意近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D(“众数十万人”作“积”的宾语,动宾间不可断开,故排除C。“单于”应为“虏”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结怨深仇”并列结构的短语,互文修辞,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D)
    11.(3分)(A项,“本文的‘故事’是前例、旧事之意”的说法不恰当,本文中的“故事”应断开,并非古今异义词。应是“是故”为一个固定词语,意思是因此,“事”作后面的主语。故选A)
    12.(3分)(C项,“虞夏殷周等历朝各代,很看重匈奴”理解有误,从原文“夫匈奴行盗侵驱,所以为业,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不程督,禽兽畜之,不比为人”可以看出虞夏殷周等历朝各代,并不看重匈奴。故选C)
    13.(10分)(1)(5分)况且发怒(兴兵)是违背大德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发动)战争是最卑下的品行。(“逆德”,违背大德。“兵”,兵器。“兵者凶器也”判断句。“末节”,最卑下的品行。每点1分,句意1分)(2)(5分)让军队在风沙日晒中待了十多年,死的人不可胜数,始终没能越过黄河北进。(“有”,通“又”。“暴”,通“曝”,晒。“逾”,越过。“北”,向北进兵。每点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B(B项,“‘数枝’显梅花的精神,‘一点’写梅树枝干的疏朗”错,“数枝”写的是梅树枝干的疏朗,“一点”突显梅花精神。故选B)
    15.(6分)①被贬僻远之地的郁闷不平之情。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③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每点2分,意近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6分)(1)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2)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3)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7.(3分)D(一干二净,形容一点也不剩。一尘不染,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气的沾染,也用来形容清洁、干净。第一处表达的是校舍干净。因此选用“一尘不染”。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无须感到惭愧。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第二处语境表达的是清华园里,有水有木,环境幽雅,“水木清华”四个字当得起。因此选用“当之无愧”。依依不舍,形容很留恋、十分舍不得。流连忘返,意思是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第三处语境说的是同学们来到土山的背后读书玩乐,这儿环境优美,不想离开。因此选用“流连忘返”。如雷贯耳,意思是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振聋发聩,用来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第四处说的是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而声名大振。因此选用“如雷贯耳”。故选D项)
    18.(3分)B(语境的主语是“我”,因此排除CD两项。否定词“不知”应当修饰“消磨”,因此排除A项。故选B项)19.(3分)A(画线句中,“度过”前面的主语承前省略,是“书声”,而语境表达的主语应该是“莘莘学子”。因此
    排除BD两项。“终生”应该是作为状语修饰“值得回味”,应放在“值得回味”的前面。因此排除C项。故选A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0.(6分)①商家随机盲发  ②消费者无从知晓具体情况  ③但要严格恪守法律和道德(每空2分,意近即可)
    21.(5分)“活体盲盒经济”是一种商家以随机盲发活体宠物的方式,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谋利的违法违规的经济现象。(意近即可)
    四、写作(60分)
    22.(60分)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会厌恶率直的进谏以使自己的视野开阔,忠诚的大臣不躲避重罪而直言劝谏,因此不会有遗漏的策略,他们的功业将流传万世。如今我不敢为了逃避死亡而隐瞒忠心,所以来献上愚昧的计策,幸而希望陛下赦免我的罪过,稍微考察一下我的想法。
    《司马法》上说:“国家虽然大,若是喜欢战争,就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若是忘掉战争,就必然危险。”天下已经平定,天子演奏大凯的乐章,春秋两季分别举行打猎活动,诸侯们借以春练军队,秋整武器,用以表示不忘战争。况且发怒(兴兵)是违背大德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发动)战争是最卑下的品行。古代人君一旦发怒一定会有伤亡,所以圣明的君王对待发怒兴兵的事非常慎重。那致力于打仗取胜,用尽武力的人,没有不后悔的。
    从前秦始皇凭借战胜对手的兵威,蚕食天下,吞并各个交战的国家,统一天下,其功业可与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相同。(但他)一心取胜,不肯休止,竟想攻打匈奴。李斯劝谏说:“不可以攻匈奴。匈奴没有固定居住的城池,也无堆积的财物可守,到处迁徙,如同鸟儿飞翔,难以得到他们加以控制。如果派轻便军队深入匈奴,那么军粮必定断绝;如果携带许多粮食进军,物资沉重难运,也是无济于事。就是得到匈奴的土地,也无利可得;遇到匈奴百姓,也不能役使他们加以守护。战胜他们就必然要抛弃他们,这并非是为民父母的君王所应做的事。使中原疲惫,而以打匈奴为心情愉快之事,这不是长久之计。”秦始皇不采纳李斯的建议,就派蒙恬率兵去攻打匈奴,开拓了千里土地,以黄河为国界。这些土地本是盐碱地,不生五谷。这以后,秦朝调发全国的成年男人去守卫北河地区。让军队在风沙日晒中待了十多年,死的人不可胜数,始终没能越过黄河北进。这难道是人马不足,武器装备不充裕吗?不是的,这是形势不允许。(秦朝)又让天下百姓飞速转运粮草,从黄县、睡县和琅邪郡靠海的县城起运,转运到北河,一般说来运三十钟粮食才能得到一石。男人努力种田,也不能满足粮饷的需求,女子纺布绩麻也不能满足军队帷幕的需求。百姓疲惫不堪,孤儿寡母和老弱之人得不到供养,路上的死人一个挨一个,大概由于这些原因,天下百姓开始背叛(秦王朝)。
    所以《孙子兵法》上说:“发兵十万,每天耗费千金。”秦朝经常聚积民众和屯兵几十万,虽然有歼灭敌军、杀死敌将,俘虏匈奴单于的军功,这也恰恰足以结下深仇大恨,不足以抵偿全国耗费的资财。匈奴走到哪里偷到那里,侵夺驱驰,以此为职业,天性本来如此。(所以)上自虞舜、夏朝、商朝和周朝,本来都不按法律道德的要求来督导他们,只将他们视为禽兽加以畜养,而不把他们看作是人类。如果往前不借鉴虞夏商周的经验,往后却遵循近世的错误做法,这正是我最大的忧虑,百姓最感痛苦的事情。况且战争持续一久,就会发生变乱;做事辛苦,就会使思想发生变化。这样就使边境的百姓疲惫愁苦,使将军和官吏们相互猜疑而与外国人勾结,所以尉佗和章邯才能实现他们的个人野心。秦朝的政令不能推行,就是因为国家大权为这两个人所分,这就是政治的得和失的效验。所以《周书》上说:“国家的安危在于君王发布的政令,国家的存亡在于君王用什么样的人。”希望陛下仔细考虑这个问题,加以明察。
 
(责任编辑:admin)